读颜真卿及唐代书风有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对唐代书法有了认知,唐代书法具备一种与之前的书法完全不同的特质,我们后来称之为“尚法”精神,而其典范即颜真卿。

唐代帝王对书法的影响不止包括他们自己本身的书法,重要的是他们对待书法的政策,把书法结合科举,推崇二王书法书圣,书法的传播等等,都对后代乃至今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朝基本不是一个手工印刷术时代,尽管印刷术在晚唐已经开始了,但是到了宋朝才开始真正普及。

唐朝的手抄本时代,有一个风筝不断线的传统,用现在最时髦的话讲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书法史来说,先秦到两汉是书法无意识的发展过程,汉末以来,书法审美意识逐步觉醒,到魏晋,出现了好几个大书法家,这是书法史上的第一高峰。随着书法的成熟,唐代书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书法史上的第二高峰。

书法的理念:不论如何,人都必定经历年岁的各个阶段,他必定死去,没有什么能够保证人在逝去的那一刻正好是他一生时间的顶峰。人的生命是时而衰弱、时而上升时而下坠的织体。然而,人应该是无限而美好的存在,他的一生在本质上应当是一颗不断趋于丰富、饱满、完善的果实,这也是孙过庭从王羲之暮年那完美的书法中瞥见了这理念的真容。

古人有一种说法:笔法可通剑法。这个笔法和剑法就是个内外关系:对外是剑法,对内就是笔法,而且是用一个手腕完成的。书法的传统当中,刀笔并重,这是唐代书法的一个秘诀过去有一句话叫“古有三端”,第一端是锋端。锋端是什么?是刀锋、剑锋。第二个是笔端,笔就是毛笔。第三个是舌端,就是有三寸不烂之舌,有外交才能和游说能力。所以这三项非常重要。

长这么大,人人都知道常驻语文课本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确很少有人真正地了解默默无闻的“天下第二”,就是颜真卿,通过本书让我知道了怎样读懂一幅书法作品,例如要读懂《祭侄文稿》,不能只从书写技艺方面去评判它,而是更应看到作品背后的故事,首先就要明白其笔法从何而来,知其恪守之“度”所深藏的悲愤郁结,非徒表像杂乱、流于形式的“泪痕说”。从艺术上来说,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以抒发情感为最终目的。这部作品在于把内心的情感完全展现了出来;记述的是当时国家大事的缩影,稳重所体现的颜氏家族坚韧不屈、义无反顾的精神气概和一个臣子刚正不阿、忠贞为国的道德品行,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

当我们看到一幅作品时,只是觉得字很好看,但是不知道好在哪,这主要是缺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思路或者技巧,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可以从三个层次去欣赏,即笔画、结字和章法。

第一个笔画,就是我们小的时候学的横竖撇捺这些基本元素,不同的书体之间,笔画特征不同,第二个看间架结构就是点划安排与形式布置就是我们学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写字要注意结构合理;第三个是看章法,包括布局,字与字之间的变化,行距,留白,落款以及铃印等。

我们今天常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学习书法,不仅仅是技法,也要学习作为模仿对象的全息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书法面貌应该恰好是他性格的自然流露,即发现书法与人格的契合点,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推断他写字的风格特征,或者反过来,根据笔迹去推断一个人的言谈举止。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最初文字的形成,到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同时也要学习他们在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书法家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毅力,让小朋友练好字的同时,了解体验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精神,同时也学会了做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颜真卿及唐代书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