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卖口罩的好人

0.

我必须以我浅薄的认知,和对经济学些许的了解,为我卖口罩的朋友说句公道话了:这非常符合经济规律,并且经济学鼓励这么做。

相信我的话肯定没什么说服力,所以我先抛出来一个答案,看看三位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怎么说。

这三位经济学家,一位是199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加里·贝克尔,他说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当然应该鼓励。
第二位经济学家,是2002年拿诺奖的弗农·史密斯,他说发国难财是好事。
第三位经济学家,1976年诺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他说:“这些发国难财的人,是在救别人的命,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奖章,而不是得到惩罚。”

1.

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发生过一次叫做卡崔娜的飓风灾难,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规模断电。

电视台播出这个地区大规模断电的消息以后,有位哥们就想赚点钱。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买了19台发电机,又租了一辆大卡车,开了1000多公里,从肯塔基到了密西西比。

来到这以后,他用双倍的价钱出售这19台发电机,当时的很多居民都迫切需要发电机。但就在这个时候,警察认为,这个人违反了当地的反价格欺诈条例,也就是说,这个人在牟取暴利,把价格抬得过高了。

结果警察把这个人投到监狱里面去了,他的发电机也被没收了。这人在监狱里面待了4天后放出来了,而那19台发电机,还扣押在政府的仓库里面。

居民家该没电的还是没电。

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个实事节目叫“20/20”的,就专门报道了这个事情。这个节目为什么叫“20/20”,那是因为在美国,他们测视力用的指标就是20、20,不是咱们的1.5、1.5,所以20/20的意思是我们要把事情看个清楚。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他就问了一个问题:

到底是想要发财的哥们儿帮助了居民,还是把所有发电机都扣押在政府仓库里面的警察、政府帮助了居民,到底是谁对居民造成了伤害?

当他采访那些受灾居民的时候,居民都说:“我们要的是发电机,我们要电,我们要食物。”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还挺有意思的。他跑到街上问大家:“发国难财对不对?”所有人都告诉他:“发国难财是不对的。”

紧接着,斯托塞尔又跑去采访了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问他们发国难财到底对不对。然后他们给出的说法就是我一开始放出的那三个答案:三位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都说,应该鼓励发国难财的行为。

问路人,他们全都说发国难财是不对的。而问受灾的居民,他们说自己要的是电,并不是警察此刻没收发电机的正义举动。

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发国难财不对,但是如果不能发财,你怎么能让别人跑1000多公里路,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买那么多发电机,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呢?

卖发电机的人分明增加了供给。

阻止一些人发国难财的直接后果,是让那些遭受灾害的人的处境变得更糟。

所以那些发国难财的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就能够增加更多的供给,使得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

2.

春节期间很多人回家过年,滴滴打车的价格上升。有人就抱怨说他们恶意加价。但是,在消费者眼里,任何涨价不都是恶意的吗?如果不涨价的话,凭什么轮到你来坐车?凭什么司机不在家过年却出来给你开车?

涨价使得愿意出来开车的司机更多,因此提升了供给,才有更多的人能坐上车。

3.

那有人又要抬杠了,为什么国家不实行配给制?

如果给灾区配发发电机,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管你家有没有断电,家里都领了一台发电机。

如果给灾区发水,那么就会有存水的人家用喝的水洗脚,此刻邻居在喝洗过脸的水。

如果过年回家都得打车,国家又脑子抽筋真同意这么做了,结果就是200米的路我也要打车去买菜。

这些问题的结果就是:造成资源浪费。

如果再考虑到关系这一层纬度,结果可能就是关系户有好多台发电机,有好多水,并且打着车把它运回家。

4.

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下,价格永远要起到调节的作用。

就像这次高价卖口罩的人,他利用涨价筛选出已经有口罩的人,因为价格高所以已经有口罩的人不会过度囤积。然后才能把足够的货留给没有口罩的人,因为这些没有口罩的人需求意愿大于囤积口罩的人,货物才会在市场流通。

那如果口罩贵到离谱该怎么办?

如果真贵到了买不起的地步,根据经济学需求第一定律,那些家里有闲置口罩的人,就会把他的资源放到市场上来卖,不仅供给增加了,而且价格还会下跌。

5.

如果一直不涨价才会导致货源不足,否则关系户家里的口罩多到用不完,信息链底层的人该没有还是没有。(当然,国家不能因此而不生产口罩了)

涨价推动供给,只有供给多了才能帮助到更多人,那些高价卖口罩的,是无形中的好人。

在实际效果上,发国难财的人,是给那些遭受灾害的人更多的帮助,更多的选择。鼓励发国难财的人,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奖励,而不是惩罚。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价卖口罩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