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育儿经

        十年前当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天开始,我陷入了育儿的迷思中。大体是关于“早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之类的世俗观念,它就像一把重锤深深击中我,让我失去了主动权,被动地寻找着各种关于胎教,名人育儿经之类的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大概每对父母都有着这样的期待,不管自己再怎样的普通,都期盼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

        近十年养育孩子的过程是愉快的,幸福的,我无法分辨到底书上所讲的是否真的起了作用。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人的成长是需要阶梯的,同时“尽信书不如无书”,需要不断在生活中去经历和体验。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觉察到我的一言一行,我的思想层次,我是否智慧,就像是他赖以生存的土壤,对于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今,我又再一次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家庭教育,作为母亲的身份固然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看不见的环境”,在母亲这个角色之前,我是否真正做好了妻子,是否做好了儿媳,是否做好了女儿,是否做好了兄弟姐妹?

        这样的想法大概是源于近2年我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如今才能够淡定从容地应对现代教育的焦虑和内卷。如果追根溯源,在教育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经验,却没有发现有一本《育儿经》或者《父母经》,只有《孝经》,《弟子规》。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做父母不用学,不用教,而是一直教我们如何做好儿女。

        孩子是无为而教,无为而治,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作为父母,我们自己的问题。想要搞定孩子,先问自己,做妻子,做儿女,做儿媳,你有没做好,合格了吗?

        只有父母做到,孩子才能做到。所以三代同堂实际上有利于我们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国人的哲学并不是束之高阁,或者在深山老林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从而“学而时习之”,不断体会。

        这段时间,与伙伴一起每天做着早课,互相督促支持。借用她发的一首诗,因为实在是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我的心境。

        真正影响生命的

        不是

        我应该听你的

        而是

        当你的生活与生命状态

        是我想要的

        那么

        即使你什么也没说

        只是接触

        改变就已经发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扔掉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