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两个拾粪人(这个职业已经见不到了,我小时候还赶上过)凑到一起闲聊,聊着聊着就说到皇帝的权力要多大有多大,一个人恨恨地往地上啐一口“他娘的,我要是当了皇帝,全村的粪只准我拾,别人谁也不能碰!”
他们生活在粪圈里,眼睛里便只有粪,牛粪、猪粪、羊粪……陈涉就是从这个圈子里出来的,只不过他的眼睛里还有别的。
他是阳城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和一群工友受雇给人耕田种地。我小时候从农村长大,也曾跟着大人在田里打滚刨食,那份艰辛确实让人厌倦,甚至绝望。大人很少督促学习,懒怠了去地里干上一天活,回来保证死心塌地做作业读书。
陈涉干活累了,放下手里的活到田垄上休息。辍是停止,比如辍学、笔耕不错。休息的间隙,大家总要闲扯,不外乎是这个“拾粪圈子”里的见识与认知。
陈涉很累,抚摸着被太阳晒爆皮的胳膊、脖子,“怅恨久之”,惆怅而恨恨地说 “苟富贵,无相忘。”苟是如果——如果大家谁富贵了,别忘了这些苦兄弟!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地里发的誓言一样“一定得走出去,不再受这份罪了!”是在心里默默地说,不过是陈涉说出来了。
工友们笑了,是嘲笑。“你都天天给人打工种地了,怎么能富贵呢?”“若”在这里是第二人称“你”,在《史记 张仪列传》里,张仪相秦后,给曾经侮辱过他的楚国令尹发函挑衅“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中的“若”是同义。
陈涉听了很郁闷,太息是叹息,屈原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嘛,陈涉太息是“哀工友只知拾粪”!顺道说了句流传千古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小麻雀怎么懂得大雁、天鹅的志向呢?
工友们应该没听懂,因为没拿粪叉子群殴他!
后面的故事就广为人知了,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这或许就是在耕地时想到,始终在心里发酵着的。再后他来建立了张楚政权,做了王,实现了鸿鹄之志。那些工友呢?司马迁还真没忘了,在后面专门一段写了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三个王字,一三是动词,该读作“望”,是称王之义。凡是“总共”,陈涉在陈地称的王,总共就当了六个月,队伍被秦将章邯打败,他也被车夫给杀了。他当了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当初和他一起耕作的工友听说了,就到陈地去,“之”作动词,到……去。工友应该还在那个拾粪的圈子里,因为没有一点规矩。到了王宫前直接砸门,扣宫门曰:“吾欲见涉。”还直呼王姓字,这是多大的胆子,其实这不需要胆子,只需要“无知”便可以了。他不知道这时候,宫墙之内早已不是当年一起干活的陈涉了,也不可能直接叫名,更不可能笑话他“想得美”了。
守门的直接“欲缚之”,想绑了他。我猜着当年就是他说“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因为接下来不停地做辩解,“自辩数”,“数”读作“硕”,就是多次,不停第辩解。看得出来,他嘴皮子挺好,心理素质也不错。别人不敢来,可能会担忧,当年笑话过陈涉,这时候再去找他“打秋风”,恐怕会掉脑袋。可是他不怕,凭着他的解释,“乃置”,置是释放,放了他,但是也不给他去通报,见不成了。
他等在陈涉必经的路上,“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遮道就是拦着路,关键是“呼涉”,直接叫陈涉的名字,拾粪圈子里的人永远不知道鸿鹄圈子里的规矩。
陈涉还不错,听见了,认了他,“载与俱归”,和他同乘一辆车回了王宫。进了宫,他一眼便看见了“殿屋帷帐”,太豪华。很吃惊,脱口而出:“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沈沈”即“沉沉”,高大深邃的样子。“我的亲娘啊,你这屋子也太多太大了吧!”
他们只会背着粪筐沿着村子转,转不出那个粪圈;
陈涉想去天鹅的圈子,他们笑话他;
后来陈涉实现了,他们也只能喊“我的亲娘啊!”
太史公的笔极传神,寥寥几句话,太多的言外之意!
“世家”是太史公专为王侯将相准备的专题,陈涉是个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却被写进了世家里,太史公有眼光,看到了“首创精神”!
陈涉名胜,字涉,称字是太史公对他的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