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之间的隔门

那是在2016年前后,我家在北京海淀区清河租房,那是一片小区,看上去挺老旧的,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的住宅,相对偏僻的一个地方。从我住的地方去地铁,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从小区正门出去,然后绕一大圈,沿一条主道路走到地铁。另外一条是穿过相邻的小区,从内部道路过去,会近很多。

正常而言,这两个方案对于要去地铁站方向的人,似乎根本不用思考就会选择后者。但事实并非如此。小区之间的隔断门很有设计,倾斜的Z字结构,我不知道是谁设计的,但带来的效果或者说路人的感受,那真是比较难受的。这些小区其实都是一个,不过是每隔几栋楼隔离一下。一次仅能通过一人,而且速度快不了,需要转身两次。小的包可以,大点的不行,能随身上飞机的行李箱似乎可以,其他的肯定不行。打着伞不行,所以下雨的时候从这里过,总是要淋雨至少5秒钟吧,速度慢的多淋一会;推着婴儿车不行,自行车不行等,总之,就是这样,你知道的,这就是有一个通道让人能过去,但绝对不会让人好好的过去,舒服正常的过去。所以,大部分人从这里走的少,确实无奈。也许这样的门存在有历史原因,但一直到现在,似乎仍然在延续这种历史,没有改变。

以邻为壑,虽然有点不太符合,但意义上似乎很一致。现在都在倡导开放校园,开放小区了,这里还是这样。也许有我不知道的原因吧。

                                                                                            2019年10月26日 青岛返回武汉飞机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区之间的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