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在读《武志红心理学套装》中遇到的,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部作品。在书中,作者结合中西方的哲学思想、心理学思想等,运用案例与实验,论著了四大主题,分别是:人的心理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相处、怎样追寻幸福、追寻人生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的有趣心理问题很多,比如在探讨人的心理运作时,汇总已有成果,分为理性与感性、自动化与控制、左脑和右脑、身体和心灵等。最后,作者总结出“象与骑象人”这个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人的心理运作的方式。

我们的理性是骑象人,感性则是大象,或者说意识是骑象人,潜意识是大象。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用理性来操作自身,殊不知,大象有它自己的意志,骑象人只能作为辅助,并且只有骑象人和大象方向一致时,大象才会接受“调配”。如果我们想要对旧习惯进行改变,只诉诸于理性显然是不足的,我们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大象本身发生改变,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全书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甚至每一个视角单独拉出来,都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一两千字的读后感。掩卷之后,我特别想讨论一下,关于追求人生的意义这部分中,作者提出的回答:爱与工作。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可以说是一个圣问,相信不同的人对这一圣问会有不同的回答。作者提出,要实现人生的意义,共同的途径有两个,第一是爱,第二是工作。

爱是人类的基础需求。这里的爱,也不单单是男女之爱,它代表了亲密关系,也可以说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爱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已经脱离了低级需求的阶段。在超大规模群体中,每个人团结协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人与人之间同时存在竞争和隔阂。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一座孤岛,人需要孤单,但人更需要亲密关系。

至于对于工作的需求,首先我想到了两句话。第一,再枯燥乏味的工作,也比无所事事强;第二,一座不起眼但能够在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建筑,远优于一座不能经历风雨的华美大厦。工作既是人满足生存需求的手段,同时也能给人以掌控感,让人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有目标、有追求。

当然,不同的人对工作的认知不同,自然对工作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总结来说,态度分为三种,分别是差事、职业和事业。

如果我们把一份工作当差事,那么每到周一上班,我们可能会有“上刑场”的感觉,到周五或者放假前,我们通常会异常兴奋;如果把它当做一份职业,我们会想方设法把它做好,力求尽善尽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成就感;如果我们把它当做一份事业,那么这份工作能带给我们的,就不止是收入等问题,还有个人成就感、荣誉感等,同时也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

在管理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当然最好的状态,是让员工都能把工作当成事业,哪怕是职业,而若员工都将工作当成“差事”,那做好这份工作就会显得非常困难。那么又该如何让员工转变对工作的态度呢?

这就是每个公司都强调愿景、使命感、企业文化的意义所在了。通过积极向上的愿景,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使命感,让员工产生对公司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让员工将工作当做自己的终身职业,并且让员工愿意在这个职业中,不断进步,不断奋进。

作为公司管理层,就需要挖掘公司业务中对人类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及伟大价值,并将之设置成一个稳定、美好、积极向上、长远的愿景,而且这个愿景必须要和现状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跳一跳才能达到”(脱不花“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中,设置学习目标的观点)。

第二,需要将员工的优势和公司的业务结合起来。当然,这样说似乎有点难度,或者可以说,我们作为个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的将自身优势和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曾提出,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就是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也才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象与骑象人》的作者也提出,一个人若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就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满足,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

所以,在招聘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选择真正对公司业务真正感兴趣的人,或者性格合适、在公司业务内有优势的人。比如销售岗位招聘,应该选择那些口头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喜欢和人交流、喜欢社交的人,如果选择了以社交为累赘的人,那必然需要投入更多心力。一个文字编辑岗位,自然需要筛选那些喜欢文字、对文字敏感的人,一个广告设计职位,需要招聘那些对创新感兴趣、对美学有独特体验的人。我们在择业中,也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忘记了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并且能从中赚到足够的钱,这就是一种幸福。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公司应该形成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比如提成激励方式,就是有一定的适用场景,对于那些个人对个人分内工作负责、对团队的协作要求较少的岗位,提成激励就是一种良性激励方法。而若是一个工程师团队,强调团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那么个人的提成激励机制就不是一个良性的方法了,此时又该用什么去作为良性刺激呢?(荣誉感?团队提成激励?团队亲密度?团队评优?一碗水端平?后期关注。)

第四,公司要尽可能用文字知识的形式,去做好传承和制度建设。比如一个关键岗位,要形成可以复制、直接迁移的知识库,这样人员的离职才不会造成剧烈波动,进而对整个工作造成影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知识库,让更多的人尽可能将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共享给其他人。一方面,这样能够促使大家集体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与此同时,公司还应做好人才储备。未虑胜,先虑败,起用了一个管理者,同时需要储备2~3名备用的管理人才,一方面可以造成一种竞争感,督促管理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可能多的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做好人才储备,以免关键岗位的人员突然离职造成青黄不接。

其他想要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作为读这本书的第一遍,体会还不是十分深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重读这本书,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借此刷新自己的认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象与骑象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