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物质极为贫乏,生活极为艰难的80年代。回溯成长历程,我的所学所得,除了感谢恩师和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谢这些年的阅读。阅读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成就了我的现在。
童年时期,连环画和童话让领略了一个生活之外的世界。抱着我一定要走出单调、封闭、麻木的农村的念头,刻苦读书,终于圆梦象牙塔,在异乡的城市安家落户。我阅读的真正爆发期是做了母亲之后。而立之年才生下女儿,对她真是感觉怎么爱都不嫌多。但我忽然发现,面对一个鲜活的生活,我竟然感到手足无措。
俗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生活中找个精神导师实在是太难了,每个人有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也有他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孩子每天不断的新变化让我很想高质量的陪伴她,更懂她。这时候我开始向一本本书走去。我先后读了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完整的成长》、《爱和自由》,我第一次听说了关于孩子成长的“精神胚胎”。只有父母从内心深刻地认识到孩子就是早年的自己,那么父母才能更好尊重孩子独立人格,随喜赞叹生命的奇迹。我慢慢了解孩子每个月龄的发展和特点。随着孩子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一系列能力的发展,她的探索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我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时我又捧起了《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开始践行和善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并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尝试用书中的惯例表来给孩子做时间管理训练,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何家会伤人》的阅读,让我懂得在一个不能消除误会、敌意等负面情绪的家庭里,家长很难以平和的心态、理智的头脑、智慧的方法去处理教育孩子中的问题。让我关注经营夫妻关系,并且懂得夫妻关系一定是大于亲子关系的。
这期间我除了自我阅读成长外,还坚持给孩子读绘本。但童年没有阅读过绘本的我,如何选书,如何给孩子科学讲绘本,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不断的阅读与学习中,我读过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如何给孩子讲绘本》等一系列代表作,我慢慢了解图书世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并开始读他们的作品,比如:彭懿、阿甲、花婆婆方素珍、梅子涵、朱自强、安东尼 布朗、佐佐木洋子、格瑞米贝斯等国内外著名的绘本大师。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的一段话坚定了我与孩子坚持亲子阅读的决心,那就是: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阅读的故事。《妈妈的红沙发》曾获美国凯迪克童话书大奖,故事充满幸福感动和希望,不仅适合孩子同样适合大人,绘本引领了无数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并始终自信的面对生活,对孩子更是影响深远。我在给孩子讲这本绘本的时候,顺便问我家小姑娘说:如果妈妈每天也那么辛苦地赚钱养家,你会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攒钱给妈妈买一个软软的沙发吗?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会的。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女儿说:绘本中的小姑娘要攒很久很久的钱才能给妈妈买红沙发,我怕妈妈等的太久了,妈妈累了我可以现在就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膀啊。女儿的回答瞬间暖化了我。孩子看到了绘本中那个大大的特写的存钱罐,让她展开了深深的思考。故事的力量就是这么奇妙和强大。故事并没有颐指气使地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思考和感受,相反,他邀请孩子去思考,去感受自己的内心。
柳田邦男说:人的一生有三次读图画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做了父母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人生过半,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每一次阅读都能从图画书中读出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在不断地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既弥补了童年没有阅读图画书的缺憾,同时也在绘本故事中不断地汲取力量,疗愈着我自己。
乍寒乍暖的初春的一个飘着小雨的下午,我从幼儿园接了孩子,就去了旁边的旧书店。在旧书店散落的一堆旧书里,我一眼就喜欢上了绘本《如果我是一本书》。《如果我是一本书》是葡萄牙著名作家何赛·雷迪亚和葡萄牙青年插画家安德烈·雷迪亚父子共谱的美丽诗画。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也是一首关于阅读的诗。简单的诗意语言和奇幻的绘画在这里相得益彰。每一个双页,都给读者呈现一幅阅读的全新面貌,都足以在读者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只期待有一天可以长大。
在这本书里,安德烈的画风带着浓厚的奇幻色彩,用色却淡雅而平静,这种反差和他父亲的文字结合在一起,焕发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这展开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父亲的描述平缓而温柔,儿子的反馈却奇幻而有力量,这是一种文字和图画之间的相互妥协,也是一种相互依靠。让翻开书页的人,都能感觉到温暖而平和的气息,却又在刹那间打开了翻书人的想象。《如果我是一本书》的腰封上是北岛老师用的诗做的推荐: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你,有我,还有很多人。这句诗显然非常契合这本书。
故事的主线开始就是封面,书的内封的封面就是一张椅子,椅子上有一本书,在书的内文开头,有一个人在公园里走,看到了椅子上的书。这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或许书中会有一些惊喜吧?在书的结尾回应了书开头的画面,那个人最终拿起了书。五味太郎就说过:一个人不知何时何地会邂逅什么样的书,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和冒险性,书才有了生命和价值。《如果我是一本书》想要传达的也正是一种未知和不确定性。这也是读书人的乐趣所在。而如果是一本好书,那么人们总会想一读再读,会想再读过后说些什么,谈论些什么。整本书看起来是诗歌的形式,但是插画给了我们很强的故事感。
从封面开始到结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书是主角,其实是一本书在向我们讲述它的故事,我们可以跟随页面的翻动去发现这本书的故事,这本书喜欢和不喜欢的,愿意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人则穿插其中,有着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发现的书的故事。但这个人的部分,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需要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故事中的人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会发生什么?真的影响他的一生了吗?真的帮他探索未知了吗?这我们都不知道,只能想象。
图画大师汤米 温格尔说:一本图画书的形成,至少有三次获得生命的过程,一是创作者开始创作的时候,二是成书的时候,三是被读者阅读的时候。而书的生命和读者的经验的结合所产生的想象和丰富的阅读体验,正是读者获得的收获。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饱含了我们对阅读的热情,是一本带领我们走入魔法世界的书。这是一本让读者可以拥有判断力和想象力的好书,因为它的画面给你创造了一个独立的想象空间,让你可以去思考:就像下面这一页:这是书的第二页,画面是一个人打开了一本书,却发现了一条通道。文字写道:如果我是一本书,我会和读者分享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一本书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是什么,我们无从知道,走下去这条通道,会发现什么 ,谁也不知道,那个走的人也不知道,可能遇到美好的事情,也可能会遇到糟糕的事情。正如我们的人生之路,是充满未知的。所有这些画面后面所包含的内容,都在我们的想象里,这重想象是无边的。
书中的很多意象,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就像这幅画中的蜗牛,本性是缓慢的。生活中很多人想再书中迅速得到很多掌握世界的东西,实际上世界是需要慢慢理解的。在书的封面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是一本书,我最希望的是,被你阅读,给你自由。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正是一种思考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这不正是阅读所给予的吗?
这本书我简直是太喜欢了,我像如获至宝一样从旧书店把他买回来,和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后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很多爱阅读的朋友和多家绘本书馆,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那天,我在新华书店举办的阅读日活动中朗诵了这首诗。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我开始寻找周围有相同爱好的读书群体。我加入了我市一位特级教师组建的读书会。我加入之后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我与你》。这本薄薄的只有135页的书,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读了一遍又一遍。书很经典,翻译的也很唯美。我曾抱着字典在办公室,中午一个人泡杯咖啡,把《我与你》看了很多遍。
马丁 布伯说:一个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德国哲学家雅各比说:没有你,“我”是不可能的。人是生活在关系中的。生命就是关系,没有人可以脱离关系而独立存在,关系的品质,决定着生命的品质,生命成长就是用爱与智慧圆满我们的关系。内在成长无非就是通过读书内修与静心,另一条就是通过关系,在关系中成长、蜕变。
在阅读中,我不断地改变和重塑着自我。我不仅仅是不断地追光,向光而生,向着不断发光的优秀的人靠近,向一本本经典走去,而且也慢慢地作为发光体推动着身边的人阅读、成长。我带着孩子亲子阅读六年多,留下了很多孩子童年丰富多彩的阅读记忆;我们家被评为了咸宁市“书香家庭”,我也被评为咸宁市首届香城领读者,孩子在幼儿园也特别喜欢给小伙伴们分享她听过的故事,先后被评为“阅读之星”、“小小故事家”等。我影响着我先生开始阅读,并带领一群爸爸们开展线下读书会,学会经营家庭关系;我引领着妹妹读书,不断增强的内心力量让她慢慢接纳童年时期父母在当时当下所作出的迫不得已的决定,与父母达成和解,慢慢培养自己童年缺失的安全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乐观,能够平衡养育她的两个孩子;我带着孩子同学的奶奶参加读书会,使奶奶掌握科学的隔代养育方法;我带着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参加亲子读书会,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在诗歌朗诵会上拔得头筹。
更难能可贵的是六十岁的父亲在我的影响下捧起了书,父亲看《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后意识到曾经忙于生意而忽略了弟弟培养教育的关键期,郑重地向弟弟道歉,与弟弟多年的情感冰山融化,父子关系改善并能够和谐相处,困扰爸爸多年的肠胃疾病不治而愈了。我想:人性都是相通的,我把从《心理营养》这本书中学到的肯定、鼓励、赞美和认同的方法在爸爸身上做实验;我把从《自卑与超越》中人人都有自卑感讲给父亲听,让他放下心里害怕失败的包袱;我把《终身成长》中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讲给爸爸听,告诉他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只要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并为之努力,就能更好地达成人生的目标。父亲终于突破重围,在61岁的时候考取了驾驶证。
2018年的6月,我有幸去武汉参加了著名的生命化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的新书《教育的勇气》发布会,近距离聆听了张文质、徐利、马国新等关于教育的解读,那次武汉之行回来,我心中的教育热情再次被点燃。2018年7月我自费去浙江宁波参加了张文质老师发起的“行走拓宽世界 读写重建心灵”教育行走活动。在行走活动中认识了一些在教育界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名人:傅国涌、方心田、谢云、孙明霞、钟杰等。他们让我看到教育的热情与激情,让我看到读书所带给人的无限的发展潜能。结识了山东的杨雪梅、王维审等一大批草根明星教师。他们不断在读书与写作的领域里深耕教育。身上闪闪发光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
行走结束之后,我开始了大量的关于教育的阅读。我先买齐了张文质老师大部分的著作:《唇舌的授权》、《教育是慢的艺术》、《奶蜜盐》、《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等;我开始把近两年的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育报从档案室里翻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慢慢知道了活跃在教育领域的先辈:黄厚江、朱永新、周国平、程红兵等。我特别爱看的板块是教师成长、读书和家庭教育。我会把名家推介的书根据自己的喜爱和需要买来认真研读,我会在经典书的阅读中搜寻更多经典。我开始读杜威、洛克、怀特海等教育名家的经典作品。大量的教育经典的研读,让我不断地去回到曾经的年代去看待曾经的人和事,与自己的童年达成和解。我的不断成长让我成为了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的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并开始在平台授课。2020年初我考取了美国正面管教的家长讲师证。
慢慢地,我觉得不能功利性地去读一些工具书,而应该更关注我们的心灵饥渴,不能仅仅是读一些治愈我们的书,我要过一种纯粹的、精神的、情感的、思考的、审美的生活。我开始大量的买买买,先生说我是女性中的另类,在淘宝充斥的时代不爱淘宝买衣服,只要逛书店,网上买书。我开始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很多书不能在有限的时间一一罗列,但它们成为了我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大餐,影响了我日后的选择、立场和方向,塑造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很喜欢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句话。当心灵的伤痛无法平复的时候、当纷乱的思绪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当满心的焦虑无处安放的时候,我都会捧起书,与一个个先贤对话,寻找生命的亮光。
阅读让我的生活能将就也能讲究。让我越来越爱上了厨房与做菜。阅读让我的心境平和与丰富,在厨房里感知着每一种食材的独一无二的生命气息。我用一颗温暖的心和一双不大但灵巧的手,把生活中美好传递给家人与朋友。古人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我喜欢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爱上做饭,各道菜品根据色泽和体积选择不同的盘子。我们一家三口,每天坚持阅读、做各种美食、喝下午茶,我家也没有出现鸡飞狗跳的亲子冲突,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大量的阅读之后,我发现童年的阅读饥渴还是在不断地影响着我现在的阅读。那个贫穷的年代限制了太多阅读的机会与体验,我想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养料,我想把童年的阅读缺失慢慢地补上。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交给别人。我在2018年考取了语文教师资格证,我想倒逼自己读书成长。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不只是教材和教参,孩子们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教育工作者也更需要丰厚的素养。营养与素养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或许过于宏大,但阅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发源地”。
所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都是真正重视阅读的教育。阅读,应该成为所有具有终身成长思维的人的logo.
阅读影响、改变了我,而我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身边的人,从而实现了力量的多层次复制与传递。在不断地行走中,2020年我有幸遇到了远川。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自己先补上关于儿童文学阅读的课,然后再带领孩子共同学习。“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我特别欣赏钱理群先生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大问题就是方向,就是“高远”;小事情就是现实,就是“当下”,只有这样的“想”与“做”结合,只有这样的“高远”与“当下”的结合,才能保障人生路上方向正确,目标正确,路径正确,行动精准。在这56天的学习中,我相信我是选对了方向。
在跟随远川学习的这56天里,让我重新审视儿童的文学阅读对于一个人精神塑造的影响。我觉得一个人的童年的的时候,能够得到父母、老师,乃至于更多人关于阅读的影响的话,将会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假如这些书籍是丰富多样、分阶分类、符合孩子年龄和心智发展的,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有自由选择的一种状态里开始他的人生,那简直是一件幸福乃至幸运的事。
孩子的成长需要除了课本之外更丰富的营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更丰厚的素养。素养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或许过于宏大,但阅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发源地”,是最核心的“发动机”。
27期阅读指导师的小伙伴们远川各位指导师的带领下,不断地在生命的最深处与更优秀的自己相遇,在生命的最深处与每个人的精神盛举相遇。在这里,每个人都有着清晰的目标、高度认同感和积极进取心的光源。在远川阅读指导师的共同体内,每个人都是发光者,又都是被光温暖着的同行者。也许,这里的每个人发出的光暂时都还相对微弱,但哪怕是星星点点的微光,如果簇拥在一起,也会发出了不起的光芒。
热爱阅读的心灯点亮了我们27期阅读指导师各位小伙伴追求精神盛举的热情。所有阅读与成长的相遇,追求精神盛举的过程都是美的。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拓展一个更宽阔、更美的世界。追求精神盛举的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让人成为一个新人、一个美人。美不仅仅是指外在的形象,更是精神上、心灵上、行为上、气质上的美。精神盛举的美,可以穿越时间,让每一个人的灵性被激活,更真实地理解眼前的一切。
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阅读的过程,正如心灵的旅行。穿越重重的心理暗纱,遇见未知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在阅读与追问中,我们带着自己,一点点回到内心的本真,借由阅读,在远川的带领下,带着自己的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