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树的形象里藏着什么

讲《一棵小桃树》时,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桃树?补充词语并从文中找到能够印证的语句。另一个是:“我”对小桃树怀有怎样的情感?

我觉得,理清这两个问题足以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在单元说明中提到“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声音,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简而言之,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我之理解,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或共情,或悟理。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主要让学生认识小桃树的形象,为理解“我”对小桃树的情感做好铺垫。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想到“可怜”“悲惨”“不幸”“痛苦”等词语,这是一类,就小桃树的命运而思。还有的学生说到“努力”“坚持不懈”“积极向上”,这是就小桃树对命运的抗争而言。还有的学生想到“无人关心”“被人忽视”“被人遗弃”,这是就小桃树所处环境而言。有一个学生的角度很特别,她说这是一棵不幸而又幸运的小桃树,我听到这种说法,一边把它写在黑板上,一遍思索,这样的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呢?学生的回答体现了她思想的痕迹,她说,小桃树不幸的地方有很多,其他学生都说出来了,那么幸运的是什么呢?是小桃树开了花,即使经历了风雨,也留下了一朵待放的花。看来学生将这个结果视为小桃树的一种幸运,如何将学生引到认识的深处呢?我追问道:“那朵花高高地立在树的顶端,对树而言,这真是一种幸运。那么,在这朵花的背后,小桃树付出了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小桃树一路成长的艰辛,小桃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开花的梦。于是,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自然升华,这是一棵有着自己的开花梦的小桃树。

这样的一棵小桃树,作者赋予它什么感情呢?学生都能理解,是同情、怜悯、愧疚、敬佩、希望,竟然有这么多的感情相互交织。继续挖掘,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仅仅是缘于小桃树的命运吗?这个追问,让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于是,他们开始再读文本,找到作者对小桃树感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而品析出来作者在如此复杂的情感之中其实是有着自己的一份“私情”在的,这份“私情”,是自己的人生经历积淀的感情,是作者对于像小桃树一样的自己的情感,作者看小桃树,就是在看自己,在看自己曾经的梦的精灵。于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出小桃树和“我”的关系,在双线并进的过程中,作者要完成的就是最终的一个合而为一,让小桃树成为“我的梦的精灵”,成为我的理想、梦想的寄托物,这就是托物言志。

如此授课,还算顺手,学生亦有收获,一课时完成,时间也正好。然而,我总觉得在小桃树的身上不只是我的感情,我的梦想,还应该有些东西。那是什么呢?很显然,是奶奶的影子。

小桃树从哪里来的呢?小桃树是奶奶送给我的,此后,这棵小桃树就成为我的世界里一个甜美的梦,幸福一生的梦。奶奶在小桃树成长的过程中,是唯一一个虽然并不看好它却愿意认真守护它的人。这棵小桃树的身上凝聚着奶奶的朴素而深沉的爱,这种爱,也许与小桃树本身无关,然而却与对这棵小桃树抱着美好梦想的孙子有关,这份爱也便嫁接给了这棵小桃树。当然,在照顾小桃树的过程中,奶奶心中所怀有的那份怜惜,也会真诚地赋予这棵小桃树,样子那么猥琐,长得那么缓慢,身姿也不挺拔,似乎一切不美好都被外现,且被放大,可奶奶真心地对它,我们可以体会,同样的家人,为何其他人嫌弃小桃树的长相,嫌弃它的出生地,想要砍掉它,只有奶奶护着它呢?如此深入,我们应该还会窥见一些更深更美的风景。我们不妨试着理解看,这位老人,最初给每个孩子一棵桃子,告诉孩子们这是“仙桃”,让孩子们含着桃核做一个梦,会幸福一生。这是奶奶对孩子们最深的期许,何尝不是奶奶自己心底最深的那个梦呢?阅尽人生的奶奶,还有一颗童心,还愿意让孩子们相信一个美丽的传说,何其浪漫,这种浪漫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沧桑的老者真诚地爱着孩子的心,热情地爱着生活的心。当然,浪漫的只是灵魂,在现实的沉重面前,所有的梦想都是歪歪扭扭地历经风雨,或天灾,或人祸,成长就是一出默剧,所有的苦涩与辛酸都付与片片落花,而历经劫难,归来仍是少年,那高高的立在枝头的花苞成了最美的风景,这不就是奶奶的心愿吗?然而,奶奶毕竟走了,在小桃树艰难挣扎,“我”心境垂垂暮老之际。正如我对小桃树的疏于照顾,我对奶奶的愧疚只会更深。小桃树的身上,还有奶奶的影子。而小桃树的花,蓄着我和奶奶两个人的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桃树的形象里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