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吃饭?挑食?
前几天,洋洋妈带三岁的洋洋去朋友家做客。
饭桌上洋洋看到红烧鱼嚷着要吃,洋洋妈一边尴尬地责怪洋洋不礼貌,却又一边小心翼翼地把鱼刺剔除,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地放到洋洋碗里。
然而,洋洋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双手摇摆着大声地说:“不要不要。”
洋洋妈更难为情了,加重音量问:“是不是不要鱼了?不要就好好说,哭什么哭。”
然后又把鱼肉从洋洋碗里夹走,这时洋洋更不愿意了。干脆站在儿童椅上扭摆着身体,鼻涕眼泪一块流。所有人都担心洋洋会摔倒,一时间都围到洋洋身边。
好好的一顿饭让自己孩子给搅和了,洋洋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啪啪,打了洋洋两下。
原以为,打孩子两下让他知道怕了就不会再闹了,谁知适得其反,洋洋哭的一发不可收拾。
正当洋洋妈耳红面赤不知所措时,朋友从厨房里出来,得知事情原由后抱起洋洋,温柔地帮他擦干小脸。
在朋友的安抚下洋洋重新坐到座位上,虽然还哽咽着但平静了不少。朋友柔和地问:“洋洋是不是喜欢吃鱼呀?”洋洋点点头。
朋友继续说:“可是鱼的身上有很多小刺,洋洋还小不能自己吃的呀!洋洋像泄了气的气球耷拉着小脑袋。”
朋友夹半块连着刺的鱼肚放到洋洋碗里,接着说:“虽然洋洋小不能自己挑小刺,但是阿姨相信鱼肚上的大刺洋洋是可以自己处理的,对吗?”
洋洋看着碗里的鱼肉,露出可爱的笑容说:“对对。”
看着洋洋认真地挑着鱼肉上的刺,高兴地吃着饭,大家几乎忘了洋洋刚刚的“搅局”。
洋洋妈冲着朋友竖起大拇指,称赞着:“你带孩子真有一套,更佩服你的耐心。”
朋友笑笑摇摇头:“我不是有耐心,只不过是我知道孩子突然哭闹肯定是有原因的。”
正如朋友所说,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发生情绪变化,很多家长都不会注意到这点。一旦孩子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家长也会觉得莫名其妙。
此时,陪伴孩子身边的家长切勿大声训斥,而应与孩子沟通了解发脾气原因。这样不仅能轻易化解肝火,更能引导孩子正确排导情绪。
孩子爱发脾气?打人?
已经上中班的二宝今年五岁,前段时间老师打电话家访,说孩子可爱聪明,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
但唯一的缺点是爱发脾气,一有不顺心就会摔东西。在学校里不仅摔玩具连其他小朋友的文具也不放过。
挂断电话,看着在一旁边玩玩具的二宝,天真快乐得仿佛不会被外界打扰到。
我怎么也想不通平时乖巧听话的他为什么会摔东西,更担心他有暴力倾向。愈想愈愤怒,二话不说便一把拉起他,大声地问:“你是不是在学校里乱摔东西?”
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坏了他,他大声地哭了起来。
见状,我更加动气:“你说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他可能认为我要打他,不禁往后了几步,依然没有停止哭泣。我实在是气不过,抓起地上的玩具举过头顶,刚想摔下去,心却砰的一声,我停止了动作。
那一瞬间我被自己的动作吓住,孩子不会平白无故摔东西,他这是模仿了我。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回想自己,才意识到自己气到极处时也是靠摔东西来倾泻心中的不满。
很庆幸我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不然恐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先管好自己,才能给孩子竖立个好标榜。
之前,戚薇做客《拜托了,冰箱》提到,女儿因为爱漂亮,看中了她的一条裙子,结果母女俩在家上演了抢裙子大战。不管女儿怎样哭闹,戚薇就是不让步,坚持并认真地和女儿争论。
她很明确地告诉女儿:“裙子是妈妈的,如果你想要可以好好说,我会考虑做为奖励送给你。”
妈妈戚薇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可以听得懂的,但也仅限于能听得懂而已,他们还做不到。这时就需要家长耐心与孩子沟通,了解自家娃的脾性,才能帮孩子排导负面情绪。
孩子不爱听话?总哭?
七七是个安静的小女孩,每天只喜欢静静地一个人画画,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平实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从来不反驳。就算遇到她不喜欢的事,她也只是回避,不去争辩。
为此七七妈专程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给的建议是父母要和孩子多沟通。
女孩与男孩不同,小女孩的心思细腻些,与粗线条的男孩子相比,她们更喜欢隐藏自己的心思。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更需要做好引导。因为倾诉的过程就是帮孩子情绪宣泄的过程。
正因为七七妈的睿智,懂得寻求专家的帮助才及时地帮助了七七,解读她隐藏的心理情绪。
《妈妈是超人》有一期演员胡可带着孩子去超市,小鱼儿在还没有付款前就坚持要打开“恐龙蛋”。胡可告诉他不可以,他突然哭闹不止来了个情绪大爆发。
节目正在录制,引来许多围观的人,但胡可并没有因为孩子哭闹觉得没面子,只是静静看着小鱼儿。
胡可和小鱼儿
她知道小鱼儿哭闹的原因却没有急于回应孩子,她在等孩子发泄心中的情绪,等到孩子冷静下来再沟通。
男女有别,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孩子的情绪具有多变性。孩子当众哭闹,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尴尬,故将重心放在了如何遏制孩子。
反观胡可就是一位称职的妈妈,她知道正确引导孩子宣泄情绪比丢面子重要得多。
三到六岁正是最“熊”的时候
心理学认为:
三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秩序形成的敏感期,当他们熟悉的秩序被打乱时,他们的内心会烦躁不安,但是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就只能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尖叫、哭闹,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一旦孩子情绪骤变,家长要么轻言好语地哄骗,要么严厉责怪甚至打骂,遏制孩子哭闹。每每如是反反复复,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其实,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情绪时,他们就会选择以行为表现出来。
家长的理解胜过打骂。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要做的,是等待孩子自己冷静,包容孩子低落的情绪,抱抱孩子,亲吻TA的额头,用肢体语言安抚孩子, 并解读孩子多变情绪的原因。
三到六岁的孩子是培养正面情绪的关键阶段。他们可以听得懂,但也仅限于能听得懂而已,他们却还做不到。
孩子和大人一样,一旦感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就需要宣泄出来。正确帮孩子处理心里的戾气,培养孩子的正面情绪,是一项漫长且反复的亲子教育。
幸运的是,实践这一项教育并不难:加长亲子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培养孩子其他爱好……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揪出结症才能有效地解决,培训出孩子的好脾气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助跑力。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表面上像是在施压,其实是在求助。唯有父母的理解与包容,才能真正帮助他们。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