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19年,工资又回到起点

同事惠姐,年近50,谈吐幽默,风韵犹存。她职场经历丰富,讲课深得学生喜欢。老公事业有成,儿子入读名校,还有小院别墅,是我等羡慕的对象。可惠姐时常落寞,难见真心笑容。痛与哀愁,在她的气质时隐时现。

最近读吴军《格局》,我终于理解了惠姐的痛与哀愁:她原本可以而实际没有达到她期望的职业高度。

自尊要强

惠姐自尊要强。当初认识老公的时候,作为男朋友的他收入是她的10倍,因为她在不景气的国企,他在刚刚兴起的合资企业。

这位当初的男朋友后来老公,或许在有意无意间说了她收入太低还不够自己花之类的话,好强的惠姐决心要努力提升自己,多多挣钱。

家世毫无背景的惠姐,相信并践行知识改变命运。

她本学中文,大专毕业。这些年里,她边工作边函授读了国际贸易的本科,在职念了经济学硕士。同时还坚持自学,考过了英语专业大专。

她当然不满足于效益不好的国企,她在那里工作了六年,结婚生子后,2000年初,跳槽到了外面的世界。

不断跳槽

她干过超市营业员,做了七年编辑记者,当过培训机构地区经理,在制造企业里做行政人事,还干过直销。总之,什么听说职位工资高,哪个单位要人,她就毫不犹豫的跳过去。之后的15年,她报社跳到企业,从记者到行政,又转到销售,前后经历9家公司。工作经历从3个月到5年,工资从月薪1400到年薪12万不等,曲曲折折,起起落落。老同事朋友都夸她能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邻居亲戚都羡慕她拿着高薪。少有人知道她心里的被迫与无奈:也不全是跳槽,也曾有3次是被公司劝离。

2015年,她应聘到我校当老师,我们成了同事。她工资又回到了她2004年的水平。

要强的惠姐,跳了那么多次槽,学了那么多知识和文凭,终点又回到起点,这显然是不是她想要的收入和状态。

我是在读了吴军的《格局》之后,渐渐明白了惠姐的痛与哀愁。

位置与方向

作者说:据我观察,但凡很成功的人都十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有非常明确的方向,然后用正确的方法沿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他们并不贪图步伐有多大,但是因为从来不去做,或者很少做南辕北辙的事情,反而总是先人一步到达终点。相反,一事无成的人常常跑得很快,却在锲而不舍地兜圈子,或者受到环境的诱惑而不断改变方向,甚至干脆背道而驰,几年、十几年后回头看,又回到了起点。

唉,惠姐受到高薪的诱惑,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向,擅长文字的她到企业里做行政,与三教九流打交道让她耗费很多精力却没多少实际效果;性情中人的她做销售常常拉不开脸面。企业10年,她总是被选择。

反观吴军的弟弟吴子宁,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硅谷后来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美满电子,从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做起,13年后成为公司的二把手。吴军在总结弟弟的成功时说,一个人除了要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外,主要是每往前走一步,都要聚集足够多的势能,让每一次进步都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而不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这就好比澳大利亚袋鼠虽然每次都蹦得很高,但是总会落到起点,它们一辈子能达到的最高点很有限。而那里的考拉虽然爬得慢,但是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好了基础,最后总能爬到树梢,这便是可叠加式进步的红利。

每一个跳槽都是从头开始,而不是为下一步打好基础。这是惠姐跳槽中的悲剧。所以她成了书中的袋鼠。

你能做减法吗?

作者说,要做到高速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企业要聚焦自己的特长,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人也是如此。

一个青年人,如果能坚持做到高速率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不过,做减法很难,人通常喜欢获得而不愿意舍弃。舍得放弃森林中各种小岔路上风景的诱惑,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我越来越喜欢《宝莲灯》那句歌词“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正是这样的执着,沉香才得以辟山救母。

我们是否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了解环境甚至时代需要什么?

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我们能不能在诱惑中,在艰难时刻,在十字路口,坚持自己的方向?5年,10年……

我不停地找,不停地问,惠姐的痛与哀愁,绝不能映射到我的人生里。

我真的希望,当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把握好节奏,几年后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槽19年,工资又回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