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JudyKaku-小作业5-17岁男孩跳桥|阻止悲剧重演的自助心理锦囊



图片发自App

17岁少年

因与同学不睦

进而遭到母亲责备

从黄埔大桥上纵身跃下

一个鲜活的生命

瞬间消逝

一时激起万般唏嘘

类似的悲剧

完全可以被阻止

有两套自助解决方案

01

我们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

构建一个在西方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心理学系统

——心理安全感

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

它有一个定义:心理安全感其实是一个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中,人们不怕犯错,可以不断地学习、成长、绽放自己、直面挑战地不断改变和提升自我。

带不来心理安全感的原因

源自我们的文化中没有容错的能力

不知道试误是一切学习的必经之路

所谓试误就是

尝试,

失败,

尝试,

再失败,

成功=学习

无论是学校教授的内容

还是人们通过社会学习

完善了人格

健全了自我

都要经过试误的过程

但我们习惯于按本能行事

怪就怪本能太过强大

没有强大的认知工具与之抗衡

任谁无法逃脱它

这种本能叫:

战与逃

它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我们遇到威胁(这个威胁可能是在原始时代是野兽、而在现就也许是看到别人犯错后的人们的言语及行为反应)

当事人的本能反应即:战或逃

几万年亘古不变

17岁的他亦是如此

他逃了

选择了比活着容易得多的逃亡

可以逃避眼前的一切

此刻不要忽视背后配合的生理机制:

皮质醇增高

肾上腺素升高

心跳加速血流增快

理性思维归零

这就是网上疯传的5秒钟

大家看不到的故事全部

自助心理方案一:

我们活着的人

应努力地在家中

在学校里

建设

心理安全感的场域

心理安全感的来源

一个是无条件的爱

当你因为孩子犯错急火攻心的时刻

你只需告诉你的孩子

妈妈很爱你

我们要讨论的是你的行为

但你必须知道

妈妈是最爱你的

必要时先上去抱抱委屈的他、她

这个动作会降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

另一个是成长式心智模式

是对失败和挫折的认知重建:

即视待挫折失败

为成长完善的契机

而不是危及生命的

洪水猛兽

敢问:

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

是这样的场域么?

请你来自我评估一下

如果是

心理安全感场域中的人

他们

敢于发声

敢于提问

充满好奇

无惧犯错

尤其大胆呈现错误

以充满好奇和期待地

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别担心事情小

试试从下一次你不能容忍的错误开始

一点一滴

把家

学校

构建为心理安全的场域吧!

02

自助方法二:

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

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

和谐和幸福

这个世界很有趣

以暴制暴

不存在

这位母亲

用暴力的语言对待了孩子

孩子用跳桥这种暴力的方式

回馈她

所以以暴制暴

只是个传说

致力于服务彼此的生命需要

才是摆脱暴力的终极法门

那个已逝的年轻生命

一定背负了太多没机会表达的

生命需要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步骤

1.说出观察而非评论

回到事件本身

这位妈妈可以这样表述:

今天老师找我谈了你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

但是妈妈并没有在现场

孩子,你愿意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么

2.说感受(Feeling)不说想法

这位妈妈可以这样表达

我很担心你,

甚至害怕你因为和同学关系

导致心情沮丧

从而影响了你的身体健康和学业

我非常担心你

(这种表达相当于说妈妈爱你)

3.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

妈妈可以这样说:

你是不是希望澄清误会,

获得朋友的理解

赢得老师的信任呢

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呢?

你自己明天想再去尝试一次吗?

或者

儿子,

你是不是饿了呀

我们一起吃个饭

然后妈妈一起帮你出出主意怎么样?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Compassionate giving),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妈妈可以这样说:

妈妈希望你去大胆尝试自己找那位同学聊聊

但如果失败了

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了

我希望你回家告诉我

妈妈愿意和你做盟友

咱两一起想出更多的沟通办法

我们可以逐一去尝试

让你们能和以往一样

和好如初

或者

误会不在了就可以了

妈妈就是希望

你再不用将这件事挂在心里

影响自己的心情

我们把这件事从内心真正翻片儿

怎么样?

你愿意明天自己先尝试找那位同学谈谈吗?

你有什么顾虑可以和妈妈说。


后记

但愿这位17岁的孩子

天堂走好

但愿类似的人间悲剧

永不再来

但愿对待教养teenager手足无措的你

能看得到Judy的这篇文章


作业分析:

本文的价值点在于

我查阅了寄往文章,没有在任何相关文章中,看到过心理自助的概念,也没有人分析过这个事件背后最基础的战或逃的心理机制,更没有人将非暴力沟通的实战方法与事件本身做结合。这应该既是观念更新,更是方法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230-JudyKaku-小作业5-17岁男孩跳桥|阻止悲剧重演的自助心理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