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评价(评五组)

优点:

1、在教学设计思路中,整个教学方案的涉及遵循了KI模式的原则,从“析出观念”到“观念辨析”再到“反思观念”,使教学设计有理论支撑,指导学生来析出观念这部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物体的温度,并且在其追问下,学生通过思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在这一理念中,体现出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并没有将实际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大胆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改进试验,从而使实验顺利进行并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给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在教学实验当中,为了解决学生们提出的疑问,教师也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们解决疑问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而是给同学们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各自组成小组,采用小组交流、探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去猜想怎么样设计实验更合理,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仔细的观察。这一方面不仅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而且同学们之间各抒己见,可以互相学习。

3、教学过程清晰有条理,实验设计巧妙,有效地将“温度”、“热传导”、“导热性”三个概念串联在一起;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学方案中各个实验之间的衔接很好,能够从上一个实验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老师能够在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概念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评价这以一环节,教师并没有做出直接的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去自评,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以致用。并且所有的实验都是围绕迷思现象这个问题进行的,没有跑题。

缺点:

教学目标过多,并且未能很好地体现辨析“温度”、“导热性”、“热传导”的目标;各个目标之间分散,联系性不强;

虽然遵循了KI模式,但是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落实,在“析出观念”环节,教师直接抛出问题“我们的触觉真的可靠吗”,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不妨在触摸之后先测量在进行水温实验,更加巩固学生认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做出总结,并未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这一点有待改进。

在导热性探究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并不明显。

在热传递这一实验当中,首先应该加入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等。

加热之后的凡士林融化,导致了火柴棒的坠落,这一原因,学生当时应该还不知道是因为发生了热传递,或者是学生这时候还不能准确说出“热传递”,所以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应该多问,多启发,让学生说出具体原因,慢慢引导学生说出发生了“热传递”,向规范术语靠拢。

在第三块探究热传递这一块中,教案上谈到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但是教案上并没有体现出怎么进行,应该详细谈一下怎么去引导学生的。

在析出观念这一块,老师对于学生的启发不够。

“这在科学中有一个词可以表示吸热,叫导热性”?

金属与非金属导热性的这一实验中,有点操之过急,没有具体阐述学生所思与所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方案评价(评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