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病”的治疗与后期处理

一、什么是细菌性出血病?
病原:是由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的一类出血病病症。

气单胞菌感染所导致的症状一般有:

肠炎、败血症、溃疡

所说的败血症一般大家称之为“出血病”

诊断:典型症状:出血、肛门红肿、鳍条基部充血出血、    腹腔内有腹水、池塘养殖鱼类都会发病。


“出血病”的草鱼


鳍条出血


肛门红肿

二、细菌性出血病前期治疗用药

“出血病”发病初期,抗生素均有明显效果


出血病前期常用药物

死亡量大时,调节水质稳定鱼体,降低死亡


死亡量大时,外泼用药

三、细菌性出血病后期治疗用药

由于前期投喂过抗生素,再次发病经常会出现抗药性明显,因此再次投喂治病效果欠佳,以药敏实验确定哪种药物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敏实验


后期出血病常用药物

四、为什么出血病容易反复

水质条件对出血病的发病影响?

      任何疾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发生了,都是池塘环境矛盾积累到一定极限的结果。为什么处理疾病需要首先了解养殖,不懂养殖(水环境、管理、养殖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永远无法真正了解疾病,无法有效处理疾病。

        引起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细菌是池塘的常在菌,多数是气单胞菌,底泥和水体中永远存在,只有环境适宜它们大量繁殖了(恶化的环境)它们才大量繁殖,繁殖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发病外用杀菌药物和内服抗菌药物只是解决了暂时的问题,可能有效和症状减轻、死亡减少,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复发就在所难免了),根本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多增氧、调水改底,合理投喂。

鱼体质对出血病发病的影响?

       大家处理出血病,往往考虑的都是病原,把病原杀死、清除。却很少考虑养殖动物的感受,药物对病原的杀灭作用,是否同时给养殖动物带来什么危害,外用药物就更严重了(外用药物的刺激性更强),内服不当同时也会造成养殖动物的死亡量增加,肠道有问题,内服有刺激的药物(大黄、黄连、喹诺酮),同样也容易死亡量会增加(常规用量会,加大用量更会)。治疗效果不佳,还有细菌耐药的(变化的)的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我们也一直提倡给养殖户的发病鱼虾(细菌病的情况下)做药敏实验,尽量做到针对性用药。

发病恢复后,同时还要注意鱼体质的恢复:

一般做法是利多精+低聚糖—500连续投喂5至7天


五:外泼“出血药”是否有效?

经常性的外泼“出血药”苯扎溴胺、戊二醛、二硫氰基甲烷溶液、辛硫磷、聚维酮碘等(有些死亡量下降,有些死亡量上升)

外泼药物肯定有效。

前提条件是:

1、对养殖动物很小的刺激性,刺激大,发病了的动物本身体质弱,会死亡增加;

2、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小,用完倒藻了或浮游动物死亡了,次日早晨缺氧了,死亡会增加;

3、病情较轻,外泼有效,甚至改底调水死亡量就降下来了,但是比较严重的败血症还需要内服抗菌药物,毕竟细菌已经分布在动物体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血病”的治疗与后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