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ive Discipline】-13

今天看了关于错误目的的这个章节,想分享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1.关于四个错误目的的翻译,原文直译的话应该是:过度的关注、被误导的权力、报复、假装不足/不行。你觉得和中文版的错误目的,有何差别?

2.对「不良行为」概念的界定,是很关键的,书上寥寥几笔带过,但实际上可以延展出很多儿童心理学相关的补充。很多学员在家乡课学习了错误目的表后觉得它简直是个万能表,一下子解开了很多难题,但是,它也是有适用边界的——比如,孩子的不良行为得看年龄,4岁的娃说脏话,和12岁孩子说脏话,两者是不同情况,本质不同。所以,不是逢问题就拿来找错误目的。我猜这是那些说正面管教工具不好用的人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3.错误目的表不仅仅是用于儿童,对青春期孩子甚至成人都是适用的。不过除了四种目的,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更重视来自同伴的认可,也在经历“个性化”的过程(想要与父母分离)——如果父母一直在控制和惩罚,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甚至会持续到二十多岁。

这几天不论是在讲正面管教,还是接待思维导图课咨询,还有正在研修的创新思维主题,我都在感叹同一个道理:一个工具,一个体系,如何发挥价值,取决于你有多懂它。很多时候,不是这些“术”平淡无奇,而是你缺失了“道”的学习。

(By 武汉正面管教讲师圈妈 书名:Positive Discipline 作者:Jane Nelsen)


你可能感兴趣的:(【Positive Disciplin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