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谷”启示录

     

图片发自App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我的梦里,有一片来自田野的歌声。那歌声,既来自荔枝林里的翠鸟,也来自苦楝树(俚语:苦念树)上的鸣蝉,更多的是来自水稻田里的蛙叫。

图片发自App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农业产业结构刚刚调整,种植水稻的人家越来越少,种植果树和蔬菜的人家越来越多。与水田结缘,与水稻相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这一辈算是搭上了末班车。在这末班车的故事里,下田插秧我参加过好几次,收割稻谷也有好几回,有帮自家的,也有帮伯父还有外婆他们家的,惟独“执谷”却只有一次。

图片发自App

        粤语“执野”即“捡东西”;“执谷”,即“捡稻穗”。大约是学前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暑假,班主任曾老师根据上指,布置了一项另类的暑假作业——捡稻穗,她交代我们开学时每人需要上交几斤稻谷充公做公粮。我忘了具体需要交多重的公粮,我只记得当时应该是国家及省市里都有相关规定,农村孩子9月开学时,不仅要交学费现金若干,还要上缴稻谷公粮若干。大米都不行,指定要稻谷,有人说那是交给老师们的,也有人说那是交给国家粮局的。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大伙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老师说过的事,仿佛就是圣旨。暑假一到,我们便自发组织了一支“童子军”,专门在割过的水稻田里捡稻穗。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于是,当夕阳洒在金黄的稻束上时,在村前村后的农田里,涧水边,山脚下,在河对岸山下村宽广的河套平原上,到处都有我们活跃的身影,稚嫩的足迹和天真的笑语。我们成群结队,光着脚丫,穿着短背心,背一个“蛇皮袋”,在一片片割过的稻田里探寻。我们低着头,认真地检查每一寸稻田,生怕漏掉哪怕是很小、很短的一串稻穗。累了,便踮起脚尖,呆呆得看着漫天的晚霞。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忽然一架飞机从云间探出头来,大伙都停住了手脚,拭去额上的汗珠,看着飞机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庞大,从头顶呼啸而过,留下一条美妙的白色轨迹,而后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的云间。直到脚下的禾根把我们的小脚弄痒,我们才缓过神来继续。无知的禾根,静静的躺在地里,又怎能理解我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那冲上云霄的壮志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宽广,而我们还光着脚丫,在祖祖辈辈默默耕耘的农田里,天真地捡着稻穗呢!

        可惜这样的活动我只参加过一次,哥哥也只是参加过两三次而已。到了下一年,再到了后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也变现实了,很多政策也变得灵活了,我们再也用不着上缴稻穗充公粮了。我再也没有插过秧,割过稻,更不要说“执谷”捡稻穗了。随之而来的,来自田野的歌声也少了。

        如今,只要出门在外,下馆子就餐,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看看自己吃剩的米饭,浪费掉的粮食。偶尔想起当年我们一群野孩子捡稻穗的日子,心里真不是滋味。当年的岁月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脚底被禾根弄痒的感觉也依然那么熟悉,可我却在有意无意间,早已忘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祖训矣!悲夫!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执谷”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