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一院长谈“安全文化”】

【陆海一院长谈“安全文化”】

按语:

海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政领导长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全体干部员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近期例会上陆海一院长语重心长、深刻细致、形象生动的阐述“安全文化”如下。

图片发自App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一、概念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

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单位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单位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分类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三、目的意义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当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

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

【安全文化】对文化和安全这两个使用频率极高,又似乎十分浅显易懂的概念有了与以往大不一样的新的认识,单从词语看,安全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但从本质上看,安全就是一种文化,是最原始的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始祖。在当今充满现代气息的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宝库中,安全文化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是当代科技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人文伦理、文化教育等社会效力的体现;它是文学艺术、美学人学追求的崇高境界,是人性修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的哲学殿堂;它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舒适、高效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它是全人类获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际规范及戒律标准。

四、发展

安全文化的最先提出就是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之后,为了就是解决核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史。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机械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早期的机械在设计中并不考虑操作的安全问题,所以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工业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事故频发倾向论,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根据这种理论,预防事故就是要找出这样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并开除就可。

其后,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调查了大量的工业事故,统计得出,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并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论。

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出现,推动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人们对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使预防事故的重点从人开始向物(设备)开始转移。

之后,更加复杂的设备、工艺和产品的诞生,在研制、使用和维护这些复杂系统的过程中,萌发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同一时期,本质安全的理念出现在工业安全领域。无论是系统安全还是本质安全,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预防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产品的设计者,而非操作者或设备本身。

随后的,管理失误论开始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在于: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管理层。

此时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震惊全世界,纵然采取“纵深防护”防护策略、系统本质安全程度非常高的核电站仍然会发生事故,对此国际核安全小组(NASG)提出了以安全文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原则,随后安全文化理念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核安全领域。

工业安全领域,在发展安全文化过程中,意识到预防工业事故必须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五、背景

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有以下三个:

(一)生活特点

由现代科学技术构造的现代社会生活(家庭及办公)特点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机器及物质的品种越来越多,生活及办公室越来越密集化和高层化,人造环境越来越复杂,交通越来越拥挤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等。在提高了生活和办公效能的同时也不断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灾害。这样一个社会中的安全问题已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安全常识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复杂的现代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具有现代安全科学知识、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能力。

(二)生产特点

现代工业生产更是技术复杂、大能量、集约化、高速度的过程,一个液氨罐贮量可达5000m3,一个发电厂的控制台有上百个仪表,一个中等企业有上千名员工,现代工业一但发生事故损失极大,而现代工业设备又非常复杂,生产、运输及贮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准确地配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就这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高度的现代生产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发展

企业管理的方法由单纯的制度管理进入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时代,即以企业整体的经营文化品格来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始终不稳定,不断出现事故突发、火灾造成的严重局面,总结我国几十年安全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造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

安全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到生活的微细方面,特别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安全文化已经涉及到网络安全隐私方面,因此国家相关法律也应该跟随安全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六、国内模型

(一)系统建设

EESCS 是英文Establishing a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System的缩写,中文全称是“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EESCS 是一套以人和人的可靠度为对象,切实可行的组织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和个人安全态度与安全行为的管理式。

EESCS 将安全文化建设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原始无序阶段-自由自发式;

(2) 第二阶段:被动依赖阶段-应付被迫式;

(3) 第三阶段:独立主动阶段-自律表现式;

(4) 第四阶段:安全文化阶段-能动互助式。

(二)评价准则

国内安全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将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划分为6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为本能反应阶段;

(2) 第二阶段为被动管理阶段;

(3) 第三阶段为主动管理阶段;

(4) 第四阶段为员工参与阶段;

(5) 第五阶段为团队互助阶段;

(6) 第六阶段为持续改进阶段。


七、国外模型

核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起源,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 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 安全文化》的 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IAEA 把安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阶段自律阶段:以规则和条例为基础的安全;

第二阶段自觉阶段:良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

第三阶段自为阶段:安全绩效总是能够改进的。


八、杜邦模型

“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杜邦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安全是企业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杜邦认为安全文化建设从初级到高级要经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自然本能阶段。

(2)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

(3)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

(4)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九、建设意义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

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推进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完善评价体系,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作为企业安全基础的班组。要构建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围绕“建设”作文章,靠有力的组织领导、有序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推动措施来保障。

其保障措施是:根据不同单位的性质、特点、指导单位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确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体制,完善安全培训质量考核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议安全文化组织队伍;发挥企业内部安全文化骨干单位和教育培训部门的引领作用,鼓励公司党政工团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多层次、全体员工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队伍。

安全文化建设,培养的是一种社会公德。它最终的作用是文化的长久浸润和积累,使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使各单位形成预防为主的政治智慧、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依靠科技支撑保障本质安全的科学眼光、沉着应变的应急指挥能力和素质积累、监管是为员工服务的行为操守。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尊重,使违法乱纪、制造事故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促进公司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十、研究对象

安全文化的研究目标是以辩证、历史、唯物的文化观,研究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生产、生活及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事故灾害(人为灾害及自然灾害)和风险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研究和发展人类的安全文化,就是要通过确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实现人们生存权、劳动权、生命权的维护和保障。

安全文化的研究的具体对象分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四大范畴。


十一、基本功能

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

(1) 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提倡、崇尚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作用,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所提倡、崇尚的内容,将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2) 凝聚功能

当一种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文化力的凝聚功能。

(3) 激励功能

文化力的激励功能,指的是文化力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智慧能力,使人产生激励作用。

(4) 约束功能

这是指文化力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文化力的约束功能,与传统的管理理论单纯强调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

图片发自App

丁俊贵

2018年9月2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陆海一院长谈“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