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增量:社会时钟

知道时钟,但是第一次听说社会时钟。

什么是社会时钟?

“社会时钟”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定义为“个体生命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通俗来讲,就是“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都遵循一个相似的成长节奏,求学读书,迈入职场,娶妻生子,养儿育女,照顾父母,颐养天年,我们在生命的长河里缓缓向前,我们一起聆听社会时钟的滴答声。

但是总有人不遵从钟摆的摆动,他们选择跳出年龄的条条框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开车自驾游的阿姨苏敏,比如站上脱口秀舞台的长沙黄妈。

如果依照社会时钟打造的生活模板,同为58岁的苏敏和黄妈,都应该退休在家养花弄草,如果不需要帮忙照顾孩子的孩子,那就跳跳广场舞没事儿时候公园里走走就好。

偏偏,她们选择了随心而动,选择了去完成心中的理想和愿望,那份勇敢让年龄变得微不足道。

此外,美国有一位摩西奶奶,她从77岁开始练习作画。 她用明快的色彩画出一些欢乐的场面,像农夫抱柴生火,铁匠钉马掌和小孩子们肚子贴地滑下雪坡等,她的作品曾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她被后人尊为风俗画画家。

摩西奶奶说过一句话,“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

无独有偶,在印度,有一位名为福杰·辛格的老人福杰 •辛格从 89岁开始坚持跑马拉松,100岁时他在多伦多马拉松赛上跑完全程,成为全球跑完马拉松的最老参赛选手。

他们用自己的实例证明,年龄并不能成为束缚个人爱好发展的绊脚石。

而在当下的年轻人群体中,也有不少逆社会时钟生活的人,比如有人高三毕业后以复读的名义在海边过了一年「间隔年」;有人在28岁成为一名大一新生;有人在30岁从大厂P7的位置上裸辞,实施十年前搁置的农场体验计划。

显然,在一个个人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多维度的时代里,敢于打破社会时钟坚持自己的发展节奏已经为更多人选择和接受。

平心而论,社会时钟也不算一个坏事情,作为人生不同阶段里重大事件的适宜年龄参考值,它具有普适性,可以善意提醒什么时间该做什么。

只不过,做不做的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顺着时钟不意味成功,逆时针也不代表失败,无论哪一种选择,自己活的明白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增量:社会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