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书感悟

红与黑。

—司汤达。拿破仑时代的批判文学家。

希望你对看到的一切不要妄加评论。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我比较赞同作者已死这个观点,在讲出自己的想法之前,就没有刻意去仔细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

拿破仑动摇了欧洲君主立宪制改革政权,引起了一次又一次倾巢而出的反法联盟,俨然一个复辟的独裁专制者,也因为非凡战功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深受法国人民的爱戴。

除了拿破仑法典对当时社会经济的推动,还有对平民阶级功爵授予的肯定,使得整个社会的变革在缓慢行进里发生着根本意义上的变化。

本书的创作背景就是拿破仑王朝倾覆后,贵族与教会勾结,波旁王朝卷土重来。一位平民依靠才华,迫切想成为贵族的故事。

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一位木匠的儿子,凭借聪明才华,圣经拉丁文的诵读,在当地市长家中得以做家庭教师,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维璃叶,进入神学院。与神学院格格不入,在神学院院长的举荐下,去往巴黎,给保王党贵族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受到赏识和重用。同时,与伯爵女儿有了奸情,展开了一场情感较量。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迫写了一封告发信揭发他。于连近在咫尺的功成名被毁于一旦,愤慨盛怒下开枪击伤了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最后年轻殒命。

教堂阴暗而沉寂,所有的彩窗都挂着深红色的帷幔,阳光照耀下,洒在地上的圣水因光线透过绛红色的窗幔,殷红如血。

于连被一个固执己见,无可理喻的木匠—索雷尔老头抚养成人,索雷尔视财如命,诡谲多端,冷漠自私地任意摧残着于连一身的好学和才气,而伪诈和寡情,适应与曲意迎合是他通常的救命法宝。

一个年轻人在二十岁要是受过教育,他的心灵任情适性就千里之遥。少年时代,他就常常遐想出神,他憧憬拿破仑,仅凭一把宝剑就成为了世界的主宰。阅读和反思中他不断蛰伏,藏起了自己百折不挠的决心: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求个飞黄腾达。

不愿和仆人同席就餐的阶级意识,和艾丽莎成婚可致一生富贵有余,他的拒绝。使他不乐安天命的野心第一次暴露在众人面前。

谢朗神甫见多识广,惜才爱才,最先看穿点破他热衷浮华的虚伪野心,并告诫他。不要过分看重神甫一职可以使他攀附权势,永生天国。

要想发迹,则需刻薄穷民,奉承上流。宗教天主在当时早已隐天蔽日,遍布阴暗。在教会眼里虔心服从才头等重要,只有教皇才有能力借助盛典,去麻痹自省精神,慑服世上苦闷病态的灵魂。

强烈的意识既造就他成为超卓之士,也妨碍着他体验人生的快慰。山环水复,在爱情中于连也想着有关平等的醒世恒言。

……爱情

造就平等,不用再把平等追寻。

瑞那夫人一双明慧可人的眼眸,清新纯然的气质,不求风韵而风韵自现的美丽吸引着于连。讽刺的是,这一切美丽的引诱并不是使他决定开始这段感情的原因,是野心,是报复,爱情中处处充满着对虚荣财富的渴求,使他被迫自觉地陷入了这段感情。

于连冷漠,自私,清廉,瑞纳夫人却觉得他笨拙,莽撞,羞怯。

心地纯良,无怨无恨,的确可以使瑞那夫人永葆青春,并且她慈母的情怀,阔太太的富绰,不断往于连身上强加品格,还觉得他慷慨,高尚,人道。即使有些许不足,那他也是值得被倾注的,是可以被纠正的。

国王驾幸维璃叶的风头,逃脱奸情揭发的危机,神学院的教育进修。一步步爱的教育和奉献,她左右他的潜力,是瑞那夫人不断成就于连。

风云际会,一个人凭他对生死的态度,一上来就划定了他应占的地位,就连他的聪明才智也会失去其影响。

于连虽然出身低微,可是心高志大,老天爷在赋予他惊艳才华的同时,却也赋予了他一副郁怒忌恨的性格,受点侮辱和轻慢就会痛彻骨髓。

与骄矜自持的玛娣儿特的相遇,更使他不断受困于自轻自贱的痛苦情绪里。

玛娣儿特对世事的看法激烈,明快,而又奇异,命运之神集她一身。所以她的语言也常放肆无忌,她是一个想发挥才干,像匡泽诺那样永远不走极端,走到哪儿都是次要角色的情人,满足不了她对爱情,对未来世界的热忱向往,她需要的正是像于连一样的同伴,可以左右时局,洞察未来,借此她打算实现谋士的愿望,以永远享受举世瞩目的光彩。

无数次于连和玛娣儿特在有关利益感情的得失权衡后,差一点就要终成眷属。

在几乎就要斟满野心的酒杯时,瑞那夫人在教会的逼迫下,一封信纸告发检举了于连,使他唾手可得的名望转眼化作泡影。气愤下,于连开抢击伤了瑞那夫人,进入监牢。

在地牢里深刻的反省,于连意识到了孤独的活着是多么折磨人啊。终于他也肯承认,他只是一个孤零零的自己,一个没有被风暴卷走的人,渴望真爱在他身旁的普通人。

可悲的19世纪,凡是声势赫赫的贵族,遇到有情有义的男儿不是虐杀放逐,就是百般侮辱,巴不得他自个儿犯傻,痛苦而死。

所幸我们的主人公于连他并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儿。

于于连,他追求的不是城市的富贵,他害怕现世的安稳磨平他鹰隼的孤高,无关善与恶,是碌碌无为的安闲生活和少年气盛英雄梦想的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与黑》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