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司汤达的《红与黑》(我的写作课47)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利用早晨和晚上,以及在上班来回的路上,认真细细地重读世界名著《红与黑》。

这是基于受毛姆的那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影响,他说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他最崇敬的两位世界文学巨匠,而且点明了每部巨作都是塑造作者那个理想中的自己。如这部巨作中的于连,就是司汤达最期望的那个自己,期望有完美而有征服力的爱情,又有想打破社会阶级陈腐现实的英雄主义。

也是基于大妞说她最近想读这本书,希望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并促进她完成要写的文学巨作评论作业。

很多年前阅读这本书,只觉得这是一部两段平民与贵族之间不平等的爱情故事,重读之后,才真正地领悟到这本书的力量与价值,这也是经久不衰几百年的魅力所在。


司汤达(1783年-1842年)享年六十,是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

司汤达出生于法国中产阶级律师家庭,从小经受父亲过于严苛的教育,也受外祖父的影响,喜欢文学阅读。养成了敏感多思、擅于洞悉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曾参过军,所以慢慢形成了聪明自傲、而又憎恨现实崇拜英雄主义的多重性格。

对于这本作品《红与黑》的名字,有很多不同的诠释和说法,起初名为《于连》,在出版的时候才改名更有现实批判性、矛盾对立性的这个名字。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 “语言是用来掩盖人的思想的。” “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这些都是出至于《红与黑》这部作品里的人人都耳熟能详的金句。

我个人的理解“红”代表了光明和理想,也代表了作者追崇的拿破仑军队的红色革命力量,这是代表平民百姓的正义的力量。黑代表了现实的封建、丑恶、黑暗势力,也指当时王朝复辟的黑色道袍,也代表了批着宗教外衣的自私腐败的贵族阶级。

《红与黑》描写的是出生于法国乡下小镇,生活在最底层的木匠的儿子于连,从小受两个只有蛮力干活的哥哥的欺负,因为喜欢看书,成为了只在乎金钱的父亲索海尔最为嫌弃的对象。但于连一心想长大以后要出人头地,他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有志青年,如同前阵子热播的《觉醒年代》里的受新青年杂志影响的一代,尽管他出生卑微但崇拜拿破仑,从小就有了远大抱负,正如他说:“在一切的事业里,都需要聪明人,在拿破仑统治时代,我会是一名军官;在未来神父主宰当中,我将是一名主教。”


上帝垂青有追求的于连,凭着天生的记忆力,会用拉丁文背诵整本《圣经》,成功地进入当地爆发户市长德 雷纳先生家里,成为了一名家庭教师,从此,一步一步逆袭贵族圈层之路。

成为家庭教师之后,因为好强不被女人看成懦夫,她大胆地触摸夫人的手,并开始勇敢地追求单纯善良的雷纳夫人,直到双方疯狂地相爱,最后被雷纳先生发现,不得不被迫离开,在夫人和当地神父的帮助下,到城市里神学院学习。

在神学院里于连看到了神圣的黑袍背后,全是肮脏的拉帮接派和权钱交易。但于连依然认真好学,成为了神学院彼拉尔神甫的得意门生。但不幸的是彼拉尔成了宗教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也被迫辞职,在离开之前,把于连成功引荐给德 拉莫尔侯爵当秘书,最后和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相爱相杀,直到未婚先孕事情爆露,加上雷纳夫人被逼写信揭露,侯爵恼羞成怒,于连终于在到达飞黄腾达的顶端时惨痛掉下来进了监狱,最终被判处死刑,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最为经典的是,于连的案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广大女性,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阶层,在人性、金钱、权利、友情等多方面的反应和表现,深遂地刻画了人性和当时人们生存的现实心理状态。

虽然本作品是四十万字的长篇巨制,但每个章节短小精干,阅读起来相对容易,一节一步地紧张在于连的孤军奋战的爱情、政治斗争漩涡里。每个章节的前面还引用了其它名作家的金句短语或诗作。如第一章小城开篇是在霍布斯的“将千万生灵放大一起,去掉坏的,笼子里便不是那么热闹了。“

我不知道这是原创作者所写,还是新版翻译添加的,有开篇点题的神奇妙用。

作者高超的创作手法让小说多纬度首尾呼应,比如卑微地生,而轰轰烈烈地死;出现在开篇不久的索海尔老爹,和市长巧谈价码,成功地把于连推向了走进贵族阶级的大门,直到结尾才再次出现,还是为了金钱;与雷纳夫人从报复心时到真心相爱,到最后于连杀她而不得,双方依然只爱彼此,于连死后的三天,雷纳夫人也相继死去;玛蒂尔德心中一直有着玛格丽特王后英雄般的爱情情节,在于连死后,她束一身黑衣,亲吻于连的头颅,还原玛格丽特王后曾经神圣爱情的场景。

这是一本值得人人阅读和收藏的文学巨著,不仅是因为高超的创作手法,刻画和呈现出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阶级斗争,还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而且还有绵长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正如评论家们所说,司汤达写的不仅是小说,还是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阅读司汤达的《红与黑》(我的写作课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