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费尽心力,培养出的孩子却不懂得感恩?

图片发自App

1.

昨晚在大街上看到的一幕让我睁目结舌,难以置信。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公路边停着一辆小轿车,不知道出了什么故障开不动了,当妈的就埋怨儿子:“叫你别乱开车你不听,这下好了吧?”

这下可好,就像点燃了一个炸药包,儿子瞬间炸毛了,在大街上声嘶力竭地骂她的妈妈:“是我弄坏的吗?为什么所有事情都要怪在我的头上来?我就这么令你讨厌吗?”

一个十七八岁的儿子,声音里带着哭腔,声声质问着他的妈妈,他的父亲上前低声劝他,可是毫无作用,最后那个孩子情绪激动地跑掉了。

孩子的母亲无奈地站在原地,看着越跑越远的孩子,抹着眼泪。

看到这一幕,我很震惊。

孩子是有青春叛逆期,但是孩子这样过激的表现,令人咂舌,孩子的情绪显然压抑已久,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

2.

而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很多父母头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头疼不已。

现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新名词:巨婴、啃老族,还流行一句话:你不逼父母一把,你都不知道父母多有钱。

我曾经在商城看到一对母子争吵的场面,十多岁的儿子要求母亲给自己买名牌球鞋,对着母亲嚷嚷:“你看我脚上这双鞋,几百块的鞋是人穿的吗?我们班同学都穿xx牌子的球鞋,我好没面子的。”

母亲想要说服儿子:“儿子,那个牌子的鞋太贵了,咱们可不能和别人比,妈妈都只穿几十块的鞋子。”

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不高兴地朝着母亲连撒娇带嚷嚷,最后母亲拗不过孩子,给孩子买了名牌球鞋。穿上了新球鞋的孩子,没有说一声谢谢,反而说,“你早买不就得了,磨叽什么呀。”

作为旁观者的我,都忍不住气血翻涌,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把父母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无限度地索取,丝毫不懂得感恩。

孩子的表现固然令人生气,但是母亲毫无原则的溺爱,有些卑微有些委屈的母爱,一样让人生气。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投射的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子。

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烙印。

不仅仅是叛逆期的孩子,才会有让人难以接受的过激举动,一些高学历高智商的孩子,一样会表现出令人心寒的举动。

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留学生刺母案”,让我们发现,我们耗尽心力培养出的竟然是白眼狼。

汪某2006起留学日本,每年需要的费用高达20万元以上,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难以负担的。刚开始几年,汪某的母亲顾女士东拼西凑还可以承担,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力不从心。汪某在日本不愿意勤工俭学,却租住着费用不菲的大房子,却不知道母亲已经为了他四处借钱,债台高筑。

2010年开始,顾女士已经无法承担儿子高额的留学费用,像母亲多次讨要生活费未果的汪某直接飞回了上海,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前来迎接的母亲发生争执,在母亲明确表示没有能力提供留学费用的时候,汪某竟然从背包内拿出自己防身用的两把尖刀刺向了自己的母亲,对着母亲的头手腹部多处砍刺,造成顾女士身负重伤。

是什么纵容了孩子,一而再地伤害母亲?是什么让孩子向自己的母亲举起了尖刀?

这样的事件给所有的父母警醒,你在含辛茹苦的时候,孩子却在心安理得地享受。为什么孩子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

纵使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心理因素、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等等,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

从小就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有愿望不能满足,孩子就会心生怨恨。这样的家庭,父母只起到了生养的作用,而丧失了教育的功能。

4.

父母应该应该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养育,为什么父母费尽心力,却培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1.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给孩子背书包,帮孩子穿衣服,玩手机,名牌服装,想要什么买什么,把孩子伺候得像一个小祖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仅什么都不会做,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自私霸道任性。

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关爱,就会剥夺了他们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只有让孩子体验过饥饿,他们才懂得食物的价值,体验过劳累和辛苦才,孩子才会懂得体谅父母,才会懂得珍惜。

2.对孩子无限度的纵容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过度溺爱和纵容。

父母要告诉孩子:没有谁应该对谁好,也没有谁应该谁付出,所以收获别人的关心和付出,理应给予回报。

过度的纵容只会让孩子变得索求无度,对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有约束性的爱,而不是一味纵容。

如果你总是事无巨细替他打理好,那么下一次有什么疏漏,孩子就会埋怨;如果你这一次你容忍了孩子对你发脾气,那么下一次他会变本加厉;如果你默许了孩子对你不尊重的言行,那么你的孩子将永远学不会什么是尊重。

3.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中国式的父母,常常是为了孩子当牛做马,带着一种牺牲精神,人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

当父母自己都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放得很低的时候,孩子当然也会把你看得很低。

没有自我,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寄予全部的期望,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思维,也会导致孩子在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目标,不是成天围着孩子转,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5.

培养孩子成为懂得感恩的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一、延迟满足

心理学上有一种延迟满足效应: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想要对方懂得珍惜,不要一上来就答应对方的请求,而是先反对或拒绝,让对方说服你或者用行动打动你,所涉及到的原理就是延迟满足。

一味地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懂得珍惜,会导致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因为不能及时满足而轻言放弃。

人一旦轻易满足,就会对轻易而举的到的东西不会珍惜。

人们通常会对努力争取的、来之不易的东西倍加珍惜。

如果每次孩子想要买玩具、买冰激凌,甚至提出无理的要求,你都毫无原则地答应他,那么以后他的每一个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失落、埋怨、哭闹甚至发脾气。

要教育孩子,想要得到就要学会等待,需要努力争取。比如孩子想要买玩具,可以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来换取,孩子想要去游乐场,可以给孩子设定目标,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满足他的愿望。

二、言传身教

有一则公益广告特别令人感动,画面中年轻的妈妈端着一盆热水给年迈的父母洗脚,妈妈才四五岁的孩子也步履蹒跚地模仿妈妈的样子,端着一盆水给妈妈洗脚。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懂得分享,善于表达感谢,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孩子也会同样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三、让感恩成为一个重要的仪式

在生活中,可以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感恩之情,诸如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以及朋友的生日等等,让孩子学会表达感谢,懂得在被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

让感恩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仪式,既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也能让孩子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当孩子学会付出,才会懂得付出比索取更加快乐。

一棵树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等一朵花开需要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成为心里充满爱和温暖,懂得感恩的人,需要父母用对方法。

愿每一位父母的付出,都不被辜负,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父母费尽心力,培养出的孩子却不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