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年轻

齐帆齐微课
文/流沙秦

生命如长河,总要奔腾向前跑。流水带走的是光阴,带不走的往往是真挚的感情。每当我翻开旧相册,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自然而然地想起我在韩师那段激情燃烧青春岁月,想起曾经风华正茂的我们,曾在山顶课室里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曾在校园的大操场上晨跑锻炼,曾在晚霞映照下的湘子桥上散步闲谈。人越老越喜欢怀旧,没有主题,任由思绪飞扬……

01

1977年是大治之年,神州大地,万象更新。这一年也是我国教育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恢复高考的消息有如一声春雷,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奔走相告,积压了十一年的考生纷纷挤上高考这条独木桥。当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达570万人,最终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尽管我们读的是中师,但能成为77级一名学生还是蛮骄傲的。韩师毕业之后很多同学继续参加各类进修,不断提升学历层次,但都与工作互相交集,或多或少带有功利色彩。没有韩师那么强的“向师性”,也没有韩师那么浓的“学生感”。

我对韩师那段学习经历念念不忘,应该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入读韩师的时间恰逢舞象之年,是人生中的黄金岁月,少年时期的人生体验是最刻骨铭心的;其次,入读韩师对同学们来讲都是命运的转折节点;第三,韩师是事业的源头,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有位姓郑的男同学对韩师特别深情。他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喜欢创作谜语,还喜欢书法。他的谜号,就叫“韩雾”,斋室名,就叫“韩墨居”。说明我们都有浓浓的韩师情结。

韩师是一所百年名校,当时是潮汕地区的最高学府。学校正门面向湘子桥,当时的湘子桥还是石板混泥土结构,是贯通韩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潮州老八景有一景叫“湘桥春涨”。入学不久,有一天暴雨倾盆,韩江水不断上涨,江水盖过桥面,急流和桥面连续碰撞,涨起一排排浪花,形成“湘桥春涨”奇观,我和几位同学在韩师半山腰的教室走廊看那波涛滚滚,叹为观止,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韩师背靠笔架山,面向韩江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教书育人的风水宝地,能和韩师结缘实属人生幸事。

韩师拥有丰厚的物质文化。校园里草木葳蕤,绿树掩映,最有特色的是围墙边一棵棵挺拔的木棉树。记得1978年春天我们到学校报告时,恰逢木棉花盛开,花团锦簇,灿若朝霞,有如莘莘学子火红的青春,也象征着韩园人热情奔放的性格。韩师有很多专用场室,留在记忆深处的有图书馆和风琴楼。当时韩师图书馆的藏书量是潮汕之最。因为当时还没网络,晚饭后我们经常到图书馆读书看报。记得轰动一时的剧本《于无声处》、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伤痕》和描写科学家爱情故事的小说《第二次握手》就是在图书馆看完的。如果说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风琴楼就是我们心灵的驿站,是我们练习琴艺,放飞心情,荡涤胸襟的好地方。遗憾的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这些景物已掩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成为同学们永恒的记忆。

现在的韩园,高楼林立,这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学府,焕发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学校正随着滚滚向前的新时代潮流,蓬勃发展。

(未完待续)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21)1208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曾经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