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令

图片源自网络

《二十四节令》

春日雨水惊百草,

辨分清明点青苗。

初遇小满仲夏忙,

又逢大暑三伏潮。

临秋燥湿生白露,

平分寒凝向天高。

迎冬飞舞催雪花,

长至如年斗寒峭。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注(代二十四节气诗集后记):用了一年时间,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2017-2018年度,写了24首“节气诗”,虽然很粗浅,虽然不能完全写出节气的诸多精神,但态度总是真诚的,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无比崇敬。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的民族是坚韧不拔的,我们的祖先太聪明、太有智慧了。单从历法的形成与发展,即可窥其一斑,即可充分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超人魅力。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平常所说的“阴历”,实际就是“太阴历”,是按照月亮圆缺周期来推定一个月的时长,这要直观很多,也能直接感受,似乎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平常所说的“阳历”,也就是“太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来推定一个月的时长。这虽然有白天黑夜反复变化,但还是要抽象很多,我们一般人不大能直接想象。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平常所说的“农历”,大多数人与“阴历”混淆了。其实不一样,“农历”说到底就是“阴阳历”,兼顾了“太阴历”和“太阳历”的优点,让历法更加富有文化色彩。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的祖先看到了“阴历”的误差,于是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但这还不够,由于时间不准确,不光对“农时”影响很大,对日常生活同样有太多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于是创造了“阴阳历”,即:用“阴历”纪年月,用“节气”纪农时。也就是充分综合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历法”,很是巧妙。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阴历”很直接、很优雅,“节气“很浪漫、很实用,是中国古典阴阳哲学和五行八卦理论的充分体现。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要能够在传统优秀文化中,切实找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根脉,找到我们赖以前进和发展的自信。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曾经一度,我们一股脑地批判传统文化,就好像在澡盆里给孩子洗澡以后,既倒掉了脏水,也倒掉了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没有祖先走过的那么多“弯路”,我们现在哪里还能有路?对传统优秀文化,没有继承,怎么发展?没有创新,又如何发展?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二十四节气只是一个侧面。如果我们能够在浩如烟海、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文化中,感受到创新发展的魅力所在,那么,前进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们也没有理由无法走向光辉彼岸!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四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