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什么样的人生呢?

我一直认为,阅读和思考可以不断地填补一个人的思维盲区,开拓新的认知领域,可以让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在持续输入的过程中,总会找到一个给予自己思考和启发的点,让你觉得,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需要一个指导我们前行的思想纲领,这种纲领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老师也没有教过,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持续性地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且从中提炼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纲领,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长。正文

你喜欢麦肯锡式的人生,还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这是来自于“得到”专栏的逻辑思维中罗胖推荐的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的课程中的一个问题。 引发这个问题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麦肯锡和埃森哲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麦肯锡那么牛,却进不了世界500强,而埃森哲可以?

正如刘润老师所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支点”和“杠杆”两个方面去思考。什么是支点?在商业世界中,支点,就是你的“能力内核”,我到底会什么?是不是不可替代?它可持续吗?可复制吗?能力内核,必须坚实可复制。什么是杠杆?就是你“用以撬动更大成功的资源”。你拥有什么资源?可以借助什么资源?团队吗?产品吗?资本吗?影响力吗?资源杠杆,必须充沛而有效。

麦肯锡不是世界500强,而埃森哲是,当然有很多原因。我个人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麦肯锡用的是“团队杠杆”,而埃森哲用的是“产品杠杆”。麦肯锡本质上,是把自己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变成了“服务”,用团队交付;而埃森哲,是把自己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变成了软件,用“产品”交付。也许名气不如麦肯锡,但埃森哲在复制做大的空间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世界500强里,做产品的公司,要远远多于做服务的公司?因为只有尽量脱离对人类实践的依赖,公司才有可能具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有的人一生都在用时间提供服务,有的人一生都在从时间里提取产品。你喜欢麦肯锡式的人生,还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 时间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一个人的注意力>时间>金钱,可见对时间的观念和运用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麦肯锡和埃森哲的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也折射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人一生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而有的人用时间来做自己的产品,用产品的形式来交付给消费者,摆脱了时间的限制,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尾短短的5分钟的商学院课程,又刷新了我的认知,提供了一个碎片化的思维模式,现在看来也许不会有什么伟大的作用,久而久之,个人的思维模式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指导行动,这或许就是不断输入的意义所在。

阅读不能够让一个人实现飞跃式成长,但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一定会对一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是一种“随风潜入夜”的习惯,坚持这种由内而外的习惯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喜欢什么样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