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习的方法,决定你的成就

虽说学习使人进步,但前段时间我还是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坑。


很早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量变产生质变。


所以,为了早日产生质变,我决定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通通排满,好增加量变。


为此,我还特意给自己列了一张日程表,上午六点起床,听两个小时的课。晚饭六点后,再听三个小时的课,然后练习两个小时,睡前再看一个小时的书。


周末七点开始听课五个小时,下午一点半听课三个小时,练习两个小时。晚饭后六点半,练习三个小时,听课两个小时,看书一个小时。


这日程把我每天安排的明明白白,我还反复告诉自己,这下真的要彻底开干了!


话说一开始执行日程表还挺困难,但好在我意志坚定,所以第一个星期,我还是强迫自己完成了任务。


这样大概持续了十天左右,有一天休息日,我的闹钟没响,然后我居然一觉睡到了十点半,比平时多睡了三个半小时。


于是,起床后的我便跟打仗似的,飞速刷牙洗脸,立马投入日程之中。但我的日程安排的实在太满,所以多睡的三个半小时,只能考熬夜来弥补。


所以为了完成日程表,我一直熬到凌晨才睡。


然后第二天,闹钟虽然响了,但我睡的太死压根没听见,起床看时间又是十点多。


这让我有些崩溃,赶紧又跟打仗似的飞速收拾完自己,投入日程之中。虽然当天我还是熬夜了,但我当晚订了三个闹钟,所以第三天终于早起了。


但熬过夜早起的人都明白,若是不刻意补觉,以当天的状态,一个人是不会满血复活的。所以,即便我当天完成了日程表,可学习效率非常的低。


由此,我的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开始焦虑觉得自己完蛋了,因为再这样下去,我的量变计划就不能如期完成了。


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撑住,一定要坚持完成日程表。


然后,当天在听视频课的时候,老师在课尾说了这样一句话:


同学们,你们如果回想不起来之前的课程内容,一定要回头再听一遍,不然就等于白听了。


听了这句话,我整个人呆住,好像被雷击中一般。


随后,我忐忑不安的关上了视频课,缓缓闭上了眼睛。果不其然,别说之前的课程内容了,就连当天的我都想不起来多少。


接着,我回想了另一门的课程,然后令人绝望的是,这门课我也想不起来多少内容。


我有些许崩溃,然后把目光移向日程表,对着上面满满当当的计划问自己:


难道这些天的努力都白费了?


答案显而易见,我好像确实没学到什么东西。


我开始回想起,自己这半个月的学习方法:


为了多看点视频课,我把每节课调成了两倍速。


为了多做点练习,我尽量把所有作业,都压缩到一块完成。


为了多看点书,我每天都加速看完书本的内容。


为了多积累素材,我的备忘录被粘贴的满满当当。


原来这我每天就是这样学习的,不求效率,只求数量和进度。


表面看起来,我好像一直在努力。但实际上,我和没学习的人也没啥两样,因为我根本回想不起来,自己学过的内容。


我甚至还不如不学习的人,因为他们至少收获了乐趣,而我每天累的像条狗,却一无所有。


我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然后我的大脑忽然蹦出一句话,那是我小时候听过的一句名言警句:


学习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是啊,学习注重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句话明明我早就知道了,怎么现在才反应过来呢?


一切如大梦惊醒,追悔莫及。


我想起自己高中的经历,我其实一直喜欢文科,但高一分班那会脑子一热,便随大流选了并不擅长的理科。


高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学习便吃力了起来。到高三的时候,我不仅没什么进步,反而有越学越差的趋势,物理甚至还考过十几分。


但天地良心,我发誓我真没偷懒。因为我和那些成绩好的人一样,天天也早起晚睡,试卷一样写,笔记也一样记。


我甚至敢打包票,我的笔记比班上绝大多数人记得都要多,总是写的密密麻麻,满满当当。


但我的理科成绩就是不行,物理老师也找过我多次。他开始也觉得我偷懒,但检查时发现,我试卷订正的非常仔细,错题用红笔写的满满当当。


现在我回想物理老师当初的眼神,怕以为我不是个傻子!都这样了,成绩还不行。


但我真的是傻子?智商不够用吗?


这一点我是绝不承认的,毕竟高一的时候,我成绩是名列前茅的。即便到了高三,我的作文也经常被当做范文。


这样的我即便不聪明,也不至于智商不够用吧?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接着说我高三的结局,后来直到高考,我的理科成绩也依旧没提上去。然后第一年,我的分数连三本也上不了。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忍辱负重给我了我复读的机会。(在亲戚的印象里,我一直是个成绩不错的学生,所以高考成绩一出来,他们便大跌眼镜,也在我父母跟前说了不少幸灾乐祸的话。)


高考成绩出来后没多久,我便进了复读班。


我母校的复读班教学模式,就是擦掉以前的记录重头开始。于是那年暑假,我扔掉了所有应届高三的笔记资料,推倒一切重新开始学习。


即便第二年只考了个二本,我依然感谢人生有这次经历。


因为应届的打击,我曾一度自我怀疑,然后极度自卑。是复读让我明白,人只要肯学,即便是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也可以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这在无形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话题扯远了,我对比了自己两次的学习模式,即应届和复读。


发现虽然笔记也是一样记,但不同的是,复读时我上课能听懂了,也基本能跟上了。而应届的时候,我基本听不懂老师的课,只知道一个劲的记笔记。


现在回想起来,我应届那会可真一个:


没有感情的记字器。


所以学习的效果,真的不是用你记了多少笔记,听了多少节课来衡量的。要知道应届三年我听的课,记的笔记加起来,可比复读一年多多了,但就是连三本也没考上。


我不否认应届的三年,可能奠定了我复读的基础。但我更加确定的是,只有把知识装进脑子里,它才会真的管用。


否则,不管你听了多少节课,看了多少本书,记了多少本笔记,都是没多少用处的!


就像班上成绩最好的人,绝不是笔记最多的那个人。


对于学习,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的多。而量变产生质变的前提,是建立把知识融入血肉的基础上。


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更有效的学习,我们应该这样做:


第一,听课时要确保自己听的懂,不然就重复到听懂为止。


第二,记笔记时要确保自己日后会复习,不然就是做无用功。


第三,检测学习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回想,看自己能记起多少学习内容。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即便回想不起来也不要太自责,更不要因此自卑。你要及时调整心态,回头重新开始,直到回想起为止。


量变确实能产生质变,但前提是—你要确保数量融入你的血肉里。不然无效的输入,是无法产生质便的,


希望每个努力学习的人,都可以少走弯路。


加油!共勉!


本文原创,笔名三心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学习的方法,决定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