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事件谬误

某天,在座谈会上,领导就某个没做好的问题向A问责,气氛略严肃,A估计有恐慌,试图拐着弯把其中一部分责任推给B,领导听出A的意图,问B真实情况是否如A所说,B说明原委。会后,B有点无奈,因为被别人无意中伤也不是第一次,之前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于是B向另一位同事轻微吐槽,以发泄情绪。B也明白“抱怨毫无用处,遇到问题能解决就解决,这是能力;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是坚韧”,但心想,就抱怨这么一次,而且也只是轻微地抱怨一下,无伤大雅吧。

C一直下定决心要早起,要调整作息,于是某天晚上,调了一个清早6点的闹钟。次日清早,闹钟响了,C准时起床...几天后的某个清早,闹钟响了,C觉得还想再睡一会儿,于是心想,今天稍微多睡一会儿再起也无妨吧,偶尔一次嘛,于是按了闹钟睡了个回笼觉。

上面的场景不知道你熟悉吗?我们明知道要去做一件事,或去纠正一个坏习惯,然后在过程中,总会不时允许自己不执行计划,并且给出合理理由:也就是当下放松了自己一下,没关系的。但是,可能我们也发现了,那件想要做成的事,我们始终没做成。

今天在一本书里读到一个概念:“孤立事件”谬误。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每一次的选择和行动只会影响眼前的事情或环境。

我们以为选择是关于当下的,但事实上,选择是关于未来的(笑来老师的观点)。同样,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了同样的表述:

当下的选择、行动,乃至想法,都会对未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为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选择,以及每一项行动,都决定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明知不可抱怨,却还在小心地抱怨时;当我们明明要早起,却按下闹钟继续睡时,我们以为这样的行动仅会影响当下、当天,事实上,这种行为影响的是我们的潜意识,告诉大脑不执行计划,不完成任务都没关系。这样的潜意识被重复地多了,改变自然很难。

另一本书里讲:“你对一件事情的做法,决定着你对所有事情的做法”。所以,把目光放长远,认真对待每一个念头、每一次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立事件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