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被学生“算计”举报,是退步不是进步

成都科技大学这两天的新闻我刚刚注意到,那位老师“平静”地表示他接受学校的处罚决定。哀莫大于心死。这平静的背后,老师的心有多伤,有多失望,他以后(两年内已经不能带研究生了)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苦口婆心地规劝求学问者“再思考思考”。恐怕这件事已经足够让他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世故起来。

图片发自App

去年的一天,在某一个专业群里,一位群友求助群里,有没有医学方面的朋友?有急事咨询。我热心肠,自己爱琢磨中医治疗,就问他什么事可以问我。然后他私信说了原委。原来昨晚他的一位研究生昏厥过去了。考虑到他昨天批评了她的论文不认真,他十分担心这位脆弱的研究生会出什么健康问题,甚至跟他昨天的批评扯到一起。他悲愤地回忆一直以来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写作,都快成代写了。末了又说我跟她所有的记录有据可查,我从来没说过一句重话,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了他的心有余悸小心翼翼。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管教学生除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搞“适当施压”。刚柔相济才能张弛有道。要求老师不打不骂退让妥协,就教育出栋梁,请问你的孩子是不是万里挑一求知若渴要夺笔夺书的勤奋娃。师道尊严书写了中华文明。一个连老师都不尊敬的学生,又怎么指望他成为文明的社会成员?教育的尊严、教师的尊严其实是被教育部门自己弄丢了。过去学生程门立雪,如坐春风,老师耳提面命,诲人不倦。杏坛之上,弦歌不辍,然而这一切都消逝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如同一声叹息。教育不是买卖,当老师低声下气,老师的尊严没有了,教育的尊严就丧失了。

当投诉与差评就可以一票否决老师的“管教”,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罚老师,学校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象牙塔,而是乌烟瘴气为狭隘自由提供横行无忌的买方市场。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所谓“师道尊严”,即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显示教师为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但曾几何时,教师归类于“臭老九”,斯文扫地。校长被学生批斗,老师被学生摧残身心。难道我们这么快就忘记了这样的悲哀吗?

欣闻教育部将修改有关法律,还教师一定惩戒权,维护师道尊严。

我四十岁后才拜师学中医,学得艰苦也尽量不掉队,老师七十高龄,本身平时为癌症等病人看病,病气也有一定交感,老师气色大不如前。她是学科带头人,学校还不让她退休,因此每到五六月份,老师就得启动熬夜模式。因为她带的研究生博士生论文她都得一一审核。然而,大家都懂的,咱们的论文不到关键的最后,都拿不出手,老师熬了夜第二天坚持门诊,我这个半路学生就有点心疼。老师说没办法,现在的学生太忙了。

十五年前,坐飞机旁边是两位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来南京开会。他们感慨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怎么爱学习,我说但那也不影响您在课堂上继续认真播撒种子。说不定一百个里就两三个人里在课堂上某一刻某些课深受影响,从而改变他们一生的信仰。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学生。我到现在都还感恩成长路上每一位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老师。他们只是在尽其本质,但他们的慷慨灌输,让我的人生无论如何都不曾失去方向。

我们在呼唤“学术自由”“平等”过程中,丢掉了一些很好的传统。比如“师道”。“师道”是当下非常严重的问题,网上动不动就冒出导师、教授被指责被控诉被千刀万剐,师道呈现了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从我们大张旗鼓反对给老师送礼就开始了。

谁谁收了学生家长的礼,那是要被戳破脊梁的。这证明了老师的贪婪、势利,师德扫地。学校也三令五申不允许收受家长礼物。

为了肃清现代教学秩序,一刀切不让老师收礼可以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对老师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恩可以打折扣。不,现在很多家长一旦孩子受了委屈,到学校兴师问罪,对老师指手画脚的也不在少数。

家长惹不起,学生惹不起。一个学校大兴土木期间,地面一个凸起的钢筋绊倒了一位老师,老师不幸栽在钢钉上去世。校长听闻第一反应是“幸亏死的是老师”。就这句话让校长失去了位置,但“惹不起”在内心的恐惧爆发出来的“本能”反应,不能不这种芥蒂说由来已久。

我一直尊重、感恩老师。对我自己的,儿子的。小学时我们是相互邀约成群结队地去老师家里送礼。大家一起问家长要点钱,凑起来买点蛋糕,浩浩荡荡去老师家。老师一拿到蛋糕就拆开分给我们吃了,还让女儿给我们做黄鳝泥鳅等平时我们难得吃到的美味。我那老师如此热情待我们,却对我很苛责。我本子上依葫芦画瓢画童话里的公主有点袒胸露乳,被她破口大骂思想不健康,画黄色画。我上课转一转眼球活动一下眼睛避免劳累,她说我上课还想着跳舞的事。但我都默默忍受了她的误会。我知道她是“为我好”,用她的观念。

儿子在初中时不怎么招一个老师待见。可能因为我儿子说话比较直,也喜欢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让严谨和传统的那位老师很窝火,对我儿子的成见与日俱增。我一方面深深感恩那些看得到我儿子优秀本质的明师,一方面也教育儿子,老师教你知识没有义务教你做人,你得自己去理解老师适应老师。我发自内心的尊重最终赢得了这位老师的释然(尽管儿子到初三改变也不算大),但我的尊重与妥协,让老师不那么执拗于儿子表面的吊儿郎当,渐渐也认可了他暗暗的努力,双方都释放了一定的对抗压力,初三时真的风和日丽,儿子的性格现在也越来越好。

师爱是厚重的,因为它承载着使命,折射着对学生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师爱是绵长的,只有足够的信任与交托,才能激发老师更加无私地奉献,足够的师道尊严才能让更多的明师留在教书育人的队伍里并引以为荣,给予学生长久的激励与支撑,才是我们国家源源不断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师被学生“算计”举报,是退步不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