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二)

不知道为什么,喜欢看毕淑敏的书。可能是因为她和鲁迅一样弃医从文,也可能是她的文字比较接地气,或者是个人的原因,身边有很多关于毕淑敏的书,《破解幸福密码》持续更新中……

幸福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如果再具体把快乐定性为短期的欢愉,把意义定性为长期的有意识的追求,中国人对待幸福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饮鸩止渴型。

这里的“鸩”指的是“鸩酒”。那么,什么叫作“鸩酒”呢?“鸩酒”就是用鸩的羽毛浸制出来的酒——毒酒。典出《后汉书》: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这段话的字面意思就是:好比你饥饿的时候,用附子这种有剧毒的药物来填饱肚子,渴的时候,喝鸩酒来解渴。结果是附子和鸩毒还没有入到肠胃,在咽喉那里,就绝了你的性命。唉,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做呢!

后来比喻为了解救目前之困境,而不顾将来之祸患;或单看眼前之利益,而不顾严重之后果。饿了吃大毒的附子以充饥,渴了以鸩酒来解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将引发致命的后果。之所以把这类幸福和鸩酒并列在一起,是因为在高远的意义和片刻的欢愉这架天平上,砝码都集中在了短暂欢愉这边。持这种幸福观的人,会为了眼前肉体和感官的快乐,而完全罔顾长远的目标,他们是损人不利己的。

第二种类型:黄连团子型。

世上并没有一种食品叫作黄连团子,不过可有一种享受幸福的方式,叫作黄连团子型。这个黄连团子,是用黄连磨成粉当作皮,把一个美好的理想当成馅包起来。吃的时候,当然是先吃黄连了。它指的是有些人把目前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总想以后再来享受,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忍受万千辛苦,任劳任怨,把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他们终年忙碌奔波,牺牲眼前的幸福,图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从容地享受幸福。也许有人要说,这样也不错啊,等到把黄连吃完了,不就苦尽甘来了吗?理论上可以这样说,那些持有黄连团子型幸福观的人,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殊不知,这黄连乃寒苦之药,长久地沉浸其中吞咽入肠,长期地奔忙劳累,人就受了内伤,早已麻痹了感知幸福的神经和能力,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等到享受幸福的那一天,就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他们一直在预约幸福,却难得真正地享受幸福,实际上等于消灭了幸福。

这类人多半热衷于攒钱,从来不知道享受,认为人生就应该是受苦,享受就是大逆不道。到老了,没有牙,吃也吃不动,喝也喝不下;要想出去旅游,四肢俱软,已经没有那个体力了。他一生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就无声无息地驾鹤西行了。

这种幸福观,在贫苦的中国底层百姓中比较流行,应该说,这种吃苦耐劳、未雨绸缪、总是生活在不安全状态的幸福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低下和社会的不安全感所导致,有它滋生的土壤和一定的合理性。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留一点当下的幸福给自己。不要丧失了对过程的幸福感。幸福并不是爬到了山顶的那一刻,而是贯穿在攀登的全过程。不要给幸福开一张渺茫的支票,而且不肯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幸福支票,就是一个黄连粉制作的菜团子,你始终无法抵达香甜的核心,就算真的吃到了内核,也会发现那内核不论原本多么香甜,在苦不堪言的大寒之药浸泡下,早已失了原味。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