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搞一些投资,其中最方便的就是投资股票,在AAP上开个户,就可以操作了,很方便。
但是做得好的,甚至持续赚钱的,我身边的也就聊聊几个人,他们的投资方法都比较独特。
老A:极度专一,一生只爱一只股
老A是朋友的朋友,一次饭桌上认识的,加了微信后就聊起了投资,他讲了他的故事。
老A是某机关的办事员,收入一般,但是很稳定,妻子是老师,一家的开支也不大。他毕业后买了两套房子,一套在省城自住,一套在老家给父母住。
他从2007年开始投股票,那时候要供房子,所以可以投入股市的费用很少,这就决定了他无法选择太多的企业。最后他选择了招商银行,因为他借房贷的企业就是招商银行,而且他觉得对方的服务非常好,这样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常青藤企业。
基于这样的认知,他就买了招商银行的股票,而且因为个性比较懒,不喜欢折腾,就一直买下去。
他的投资策略很简单,就是每月工资、年底奖金发下来后,在扣除每月开支和强制储蓄的钱之后,他就买招商银行的股票,价格高时就少买点,价格低时就多买几手。有时候价格飞上去了,要积累几个月才能买一手。
到了现在,持续十来年了,他居然一次都没有卖出过,就像一只貔貅一样,只买不卖。股票已经上涨了十几倍,他依然捂着不动。
我问他:“你一直持有,怎么不卖?现在已经涨了这么多了。不怕以后跌了?”
他说:“我就是看好这家企业,而且现在我也没那么缺钱,股票分红我都投进去了,这也算一种复利投资。等我觉得这家企业发展势头出问题了,我再考虑吧。我觉得只要中国的发展势头是向上的,买那些比较稳健的企业就是最好的选择,看起来我投资的是一家企业,其实投资的是中国的国运。”
“你就是将这家企业当成一个收益率更高的储蓄方式了啊。”
“是的,而且这种储蓄方式其实风险更小。”
“没考虑过投资其他股票,例如那些龙头股?”
“没那个精力,我这人超懒,而且那些企业我也不熟悉,各种纷扰和消息太多,我哪有时间去分辨啊,再说了,我没多余的钱。所以看好一个就可以了,简单点最好。”
老A这种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定投方式的人,看好一只股票,只要企业没有发生方向性异常,就一直坚持下去,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买入。
时间,站在他的身边。
老C:7只股票的超级指数
老C也不是专业炒股的,他是羽毛球教练,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以及周末全天,都是最忙的时候,其他时候比较清闲。
他是在一位家长的引导下进入股市的,他对股市不是很懂,但是那位家长很精通,给他的投资建议就是只卖龙头股,低买高卖。
他的龙头股的选择策略很简单,就是每个行业的No.1,例如酒水类就买茅台,安防领域就买海康,保险领域就买平安,只要这些领头羊没有出大问题,就不会变。
我问过他:为什么没考虑买行业的老二,例如安防领域的大华。
他说:“行业龙头一定都是赚取利润最高的那一家,而且大家心中都会只想到这一家,它有天然的优势,世界最高峰大家都知道是珠穆朗玛峰,没几个人会知道世界第二高峰。”
“为什么是七只股票,不是5只或者10只?”
“这是我那位学生家长告诉我的,人的记忆最多能同时记住七个东西,再多就容易乱。”
老C的投资组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行业变化的时候,他也会微调,例如他在蒙牛和伊利之间就变化过几次。
他的买卖策略很简单,就是只要股价的价格增长趋势变缓或者负向增长了,就买进,增长曲线变高了就卖出,不管市场上各种消息和专家的建议,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老C也没投太多的时间在股市上,毕竟教练才是他的主业,只是每天抽时间看一下,每周一做一次交易,因为每周的这一天他最闲。
老C的投资理念和独立买卖策略比较适合大多数的职场人员,毕竟股市只是一个投资渠道,不是我们的全职行业。
行业,站在他的身边。
老K: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
老K是位教授,退休后有点钱就投入股市中,他是最典型的波段操作者,对各种消息特别敏感。
有什么新政策出来,或者有什么新闻出来,他都能第一时间映射到股市中去。
例如碳中和的政策出来前,他就从新闻和一些行业分析上看出苗头,瞬间投进去,赚到一个比例后就立马退出,快进快出。
再例如最近一些服装类外资企业的无脑行为出来后,他立即投资到李宁、安踏等,赚了点之后就退出来。
用他的话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联动的世界,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地方的危机,就是另一个地方的机遇,只要你看到即能赚到,这种联动关系其实很容易发现。
他每次赚的比例都不高,赚几个点就跑,损失的概率就比较低了。拉长远看,整体是持续赚钱的。
老K的投资方法可能比较适合时间比较空闲的人,能抓住消息的价值,并且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贪念,赚了点就撤退,也没指望自己运气好到能够赚到每次暴涨的最高点。
机遇,站在他的身边。
总结
投资,是一种理念和策略,而不是某种一招制胜、一劳永逸的绝世大招。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策略,没有策略就是最坏的策略。股市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请关注镭师兄,最好的优势强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