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谈03:这套写作结构,助我写出一篇好的论说文。

别人听不懂你说什么,等于白说,还不如不说。

《奇葩说》第五季的第八集中,李逗逗一辩辩论时居然跑了18票,这是为啥呀?

颜如晶指出,逗逗没讲出几个关键点,传达的信息不完整,所以,观众根本不知道她在讲什么!

想想,我自己也犯过比这更严重的错误,目标和观点完全不搭边。

昨天晚上19.00,我明明想说自己要没人打扰的时间,话到嘴边却变成“我想把18.30-19.30隔绝出来学习,你怎么看?”……

结果朋友果真和我探讨了他的看法,无论后来我怎么用动作暗示,他都停不下来……

而一篇好的论说文,除去说服力等因素,最大的前提是先让别人看懂。

下面这套结构呢,包含了目标观点,疑问回答,演绎归纳三大层面,刚好符合一篇好论说文的标准。

一、目标观点

目标是我们想要达成的事情,而观点是我们对达成这件事情的想法。

在这其中,有一个WA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瞄准写作的靶心。见下图:

图片来自《结构化写作》

某家公司的小王就把目标和观点搞错了,结果目标不但没完成,而且还被当做公司的反面教材来教育其他职员。

他原本希望部门领导看完他的组建报告可以同意他的方案,并能够积极支持他的工作。

可是,他方案里的观点,却搞不清说话对象是谁,还是以希望开头,表达出自己的期许,当然没法达成自己的目的了。

那为啥期许就不行了呢?

因为领导根本不在乎你的目标,而是想听听你怎么看。

如何区分呢?

目标本身含有期许,是对自己的,多以希望开头。而观点的性质则是一刀切,说出自己的看法,是对他人的,要用肯定句。

所以,清楚目标和观点的区别,用WA方法追问自己,写作的时候才可以瞄准靶心,指明方向。


二、疑问回答

好的问题都是经过换位思考的,解答换位思考后得来的问题,能直指要害,说到对方心坎里。

可是,要怎么换位思考呢?

18岁的小明去商城买电脑,但他对电脑却是一点都不懂。

“这台笔记本装有4G的RAM……”销售员介绍身边的电脑。

“RAM啥意思?”

“RAM是随机存取内存,用来……”

“随机存取内存又啥意思?”

销售员看着小明,想了想后,说:“这台电脑很好,因为RAM的容量越大,处理应用程序就越多,尤其玩图像多的游戏的时候,更加要大容量的RAM才行。”

嘿,这下,小明高兴地把这台电脑买走了。为啥突然小明这么爽快了?因为玩游戏才是年轻人的需求。

换位思考一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你越是了解对方的知识,标准和需求,越能提出直击要害的好问题。


三、演绎归纳

都说演绎归纳能够突出文章的观点,加强说服力,可它到底什么意思?

演绎和归纳的传统解释,就如下图:

图片来自《结构化写作》

总结得很精炼了,但这个一般和个别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拿着书琢磨了许久,网上的答案是:一般指事物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共同之点,个别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

那我觉得这样解释,会让我比较明白:

一般是从单个事物中寻求到他们共同的本质,而个别则是从一般里按照规律抽取自己想要的事物。

我们赞叹《奇葩说》辩手们的巧舌如簧和导师们睿智深沉,那会可以赞同,这会就可以反对。把一个事实说出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观点。

为啥呢,因为辩手们用的是演绎,从一般中抽出个别,导师们用的是归纳,从辩手们讲的个别里寻求一般。

原来,演绎和归纳是一种阵法,了解它们,才能对文章排兵布阵,把该突出的突出,该加强的地方加强。

四、这套结构,怎么具体的用呢?

首先,目标观点。

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用什么观点能达成目标?怎么才能写清楚?

找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好好地静静地思考一下。

其次,疑问回答。

继续思考:我的对象是谁?他的知识,标准和需求是什么?他对我的观点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我应该怎么解决。

可怎么了解我的对象是谁呢?又怎么了解他的知识、标准和需求呢?还有,我又不是他,怎么知道他会有哪些问题呢?

打个比方,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自己认知升级,那么对象就是我自己,而我对写作的知识非常零散和一知半解,对写作的标准则是起码自己要看懂,需求呢,是想写好文章。

所以,哪里不懂,哪里能加快目标的进度,哪里就是问题。

最后,演绎归纳。

我从一般到个别或者从个别到一般,这里面的逻辑是否有漏洞?

可要怎么知道有没有漏洞呢?《结构化写作》有一段这样的话:

图片来自《结构化写作》

在目标观点和疑问回答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各个不同的概念,搭建好大厦,就不会出现漏洞。

这样看来,这套结构能够帮助入门写作者写出最低标准的论说文,而好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对概念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图片来自青鸟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谈03:这套写作结构,助我写出一篇好的论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