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天才


机缘巧合,这两天连续接触了解了达芬奇和梵高的生平,两个天才的人生走向不免让人唏嘘。

梵高无疑是天才,半路出家自学绘画,一生穷困潦倒,自杀离开人世,死后却名声大噪,画作成为传世经典。

达芬奇也是天才,他一生兴趣广泛,爱好专研,是多项科学的奠基人,生前就被世人视为瑰宝,画作被完善保护,多名贵族是他的保护人,最后死在法国国王怀里。

梵高的画很少有技巧的展示,完全是色块所表达的浓烈情绪的堆积。其实很少有普通人能够领略“蒙娜丽莎”的美,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被梵高的“星月夜”中绚丽的色彩所震撼。没有技巧,只有浓烈的情感,这也是梵高生前被那些学院派画家所鄙视的,他们觉得这种表达太过粗鲁,毫无艺术可言,可是所有艺术的巅峰都是情感的大量宣泄,一切的技巧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单单讨论技巧显得本末倒置。

好像唐诗的巅峰人物李白,李白毫无疑问也是天才,余光中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可是这样的李白却半生仕途不顺,最后落得“世人皆欲杀”。李白的诗是三岁娃娃都知道好的,用词简单直白,却气吞山河,三言两语显出壮志凌云。但是真正学写文章的都明白,如果想写好唐诗是要从王维开始学的。是不是很讽刺?不是的,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李白和梵高分别是不同艺术之路的两座巅峰,但是他俩出奇的相似。他们有丰沛的情感,是情绪表达的高手,只不过一个用色彩,一个用词句。这一类人注定只专注于自我的情感,所以不容于当世,却能留芳于万代。

而达芬奇是另一种类的天才,这一类天才不仅奇妙的与这个世界的规则相融合,并且往往还会是规则的引领者。他的兴趣点是了解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则,所以他的一切作品都不是自我情绪的表达,而是世界规则的展现,比如说世人皆知的“蒙娜丽莎”,她的神秘的背后是达芬奇对人类头骨的狂热的研究,包括牙齿的咬合、面部肌肉的走向,上下嘴唇的变化规则。

天才有两类,一类是专注于自身情感的,这类天才大多比较天真,不谙世事,他们的光芒万丈或者是中途陨落都来源于是否遇到知音,茫茫人海中虽然知音难求,但是其自身情感的浓烈程度如同暗夜中的灯火,必然会在历史长河中感染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而另一类天才是专注于外部规律的,他们更容易在当代社会给人以启示,并因其对规则的敏锐把握在人生的进程中就会被封神,这一类天才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在有生之年就能掌握极大的资源,完成自我的展示。功成名就大概说的就是他们。

那么作为平凡的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想你明白了,尽量不要深陷在自我的情绪之中,学会抬头看看外部世界的规则,当有强烈的情绪出现时,找一个方法把他表达出来,然后忘记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梵高传》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