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之傅玄的教育思想

阅读古人智慧


一、人物简介

傅玄(217-278) ,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县东南)人。西晋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傅玄性刚直峻急,不能容人之短,屡上书言事。学识渊博,精通音律。一生喜爱读书、写书。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共四部、六录,一百四十卷,数十万言,起名《傅子》,刊行于世。

二、教育思想

傅玄论教育的文字很多,多集中在太始初年的上疏中和《傅子》一书中。傅玄反复论及教育问题,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教师的修养及教育的途径等问题提出了卓见,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中国教育思想史理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教育的作用

傅玄认为,教育具有塑造人性,培养人才和化民成俗的作用。

1、塑造人性。教育能提高人的内在修养,这种内在的精神自觉要比外部修饰更加重要。外部的修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教育即“修心”,逐渐扩充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主体具备内在的伦理自觉。

2、培养贤才。傅玄认为,教育的根本作用是为国家培养贤才。教育的倒退和逆转,是促使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贤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成长起来,教育设施及教育质量对学识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3、化民成俗。傅玄认为百姓是可以教育的,根据入性中向善的因素,对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形成很好的民风。当然,民众教化的前提是富民,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才能兴礼义,傅玄继承了王充的唯物主义观点,用经济生活来解释社会风俗,因而使他对教育的化世美俗的作用不致流于空谈。

(二)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决定性手段,傅玄主张以儒家的“三本”“五常”为核心的学说作为教育的内容。以建立“以礼教兴天下”的有序社会。“三本”指君臣、父子、夫妇间的从属关系。三本的形成要以五常的潜移默化为前提条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信条,《傅子》中的《仁论》《义信》《礼乐》《贵教》《正心》等篇从不同方面阐明了以五常作为教育内容的观点。

除了以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外,傅玄还主张用历史知识教育人。在阐发他的教育理论时,傅玄自觉地提出了历史教育问题。认为历史教育有益于国家,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必须引以为鉴;历史教育有益于人生。

(三)教师的修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智能的开启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修养实质上是以文化手段进行自我补充、自我调整的过程,学校的教师(博士)和民众教化之师(各级官吏)都要在这个自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品格上不断下功夫,努力作到“心正”,傅玄的“正心”说抓住了教师修养的核心,是对《大学》中“矩之道”的继承和改造。

(四)教育的途径

傅玄认为,根据教育目的不同要求,应当努力开展两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政治的延续、发展和更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国子学和太学为主的官学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傅玄的进谏倡导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2、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学校教育有更加广泛的意义。社会教育(即教化)的目标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使人们言行有矩。傅玄继承了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的观点,认为礼教能使人向善。傅玄提出“分居定业”,即确定人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加强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使他们自觉遵循职业规范。

傅玄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治世良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分享之傅玄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