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图片发自App

      利用时间碎片,把《乌合之众》读完了,说实话,读得很粗糙,就粗浅的谈谈对这本书一些观点的认识吧。我觉得这本书虽然理论很多,但是我还是认为属于实用型的书,特别是对于目前需要经常与信访打交道的部门,应该看一看,了解一下群体心理。

    刚刚翻看《乌合之众》的那几个小时里,我的内心充满了了对庞勒有关群体心理理论的认同感。尽管或许受时代限制,对于书中的一些内容我不是很赞同,还有些无法理解,但是仅从群体心理的理论解释角度而言,这本《乌合之众》让我深有感触,在作者的阐发以及举例中,我看到的是当今社会种种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本来自一百多年前的理论书所引发的共鸣感,让我终于明白为何它为何是《人民日报》推荐的经典书了,虽然他引用的大部分是法国几百年前的历史事例,但是我却从现在的中国,看到了相同的群体心理状态,这种无论时间、空间上的差距有多大,群体心理却异常契合的现象,或许恰恰说明了这样心理是来自人类本身的。

      里面有一些认识也颠覆了我以前的思维,比如书中说“儿童的证词,尤其不能当真”,“如果被告的命运被我们用孩子的证词来决定,那么还不如用钱币的方式来得更合理。”虽说文中视女人和孩子为最没有主见的人,但我认为类似“三人成虎”这种误解和错觉有证据表明最常发生在女人和孩子身上吗?

    还有他对成功的演说家的定义。他说任何一名想要成功地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在演说中出言不逊、信誓旦旦等等,都是些十分功利性的特点。这个在美国大选中应该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觉得未免太绝对,如Martin.Luther.King,这么一个为黑人的自由和平等而忘我奔劳的人会十分在意如何演讲才能赢得更多的拥护者吗?那些作者所谓的“好的演说家”靠嘴皮子的技术赢来的拥护只能是暂时的,时间会说明一切。

    文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1792年发生的“九月惨案”(巴黎群众冲进监狱将关押在内的大量贵族和僧侣全部杀死)。作者由此归纳出我们在群体中看到的特征和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基本上是一样的:易变、易受怂恿、易轻信别人、表现出某种道德、会过分夸大良好或恶劣的感情等等。这让我联想起那时日本强制要占领钓鱼岛时一批中国的无脑愤青砸同胞的日本车的情形,我认为他们更多的只是通过所谓的游行发泄自己的积怨罢了,爱国不是一时的热血和冲动。作为此次法国历史上最凶残记录的群体,“九月惨案”中的罪犯们并没有染指那些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物品,说明当一大群罪大恶极的坏蛋组成一个群体时,这些坏蛋也能够暂时表现出严格的道德纪律,而这不过是因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想,在“抵制日本”的游行活动中,人们保持一种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也是可以理解的吧。还有“文化大革命”“球迷闹事”等等。当然,群体心理把握得当的话,也有很正面的积极的力量,如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所表现的空前的爱国热情,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与帮助,无不让人热泪盈眶。

        书中还谈到文明变革的背后,首先是人民的思想普遍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因为人类世代相传的思维结构极其牢固和稳定,所以真正的重大历史变革事件还是很罕见的。书中谈到报纸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相比一百年前,那现在网络的力量可以说强于百倍,所以这样就能理解,为啥现在的群体事件经常发生。

      总之,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对于理解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个人到群体的心理变化看似难以理解、难以置信,实则有迹可寻。这是一本值得再读的书。

经验语录:

1、如果说,我们的意识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见冰山的话,那么,潜意识才是沉陷于暗黑海洋之中的巨大冰体。

2、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只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中的隐秘心理活动。

3、群众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

4、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在他们的行为时表现得理直气壮。

5、但是当群众中的每一个人处于孤零零的单独个体的时候,后天的教育与内心的良知都在对他起着约束作用,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的这种本能行为加以控制。

6、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就是天然合法的。

7、有的时候,那些最不明确的词语,引起的反响反而最大。

8、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他的行动完全听凭另一种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9、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只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

10、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然地被群体情绪所传染——但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的话,那么他就会沦为群体感情的敌对方。

11、群体只接受暗示力量的影响。

12、群体中的人做事时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13、群众中的人甘心被各种激烈的言辞和虚假的形象所打动,他们信奉在理智尚存的情况下决不会相信的一切。

14、正是群体,他们会为任何一种信仰——哪怕这种信仰他们从未听闻——而不惜血流成河。

15、群体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逻辑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独——不相信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

16、群体的特点:每一个人的个性消失,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17、只有在小说中,一个人的性格才会一生不变。

18、孤独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19、他们不会接受一个与他们意愿不一致的现实。如果现实不符合他们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采取过激手段对现实的秩序发出挑战。

20、一旦群体形成,他们就会急切之中期待着点什么,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够让他们行动起来,他们就会欣然接纳。如果没有明确的指示,那么他们就在自己的群体无意识中创造出来。

21、群体想要的只是能够满足他们需要、打动他们心灵的人。

22、这些所谓的英雄或暴君,从来就未曾在真实存在过,他们只是人们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产物。

23、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

24、群体可能会渴望着改朝换代,为这样的变革,他们甚至不惜发动暴力革命,然而革命并非是为了改变深层的东西,只是群体发泄情绪的手段而已。

25、群体对一切传统事物、传统制度,都有着绝对的迷恋与崇敬;它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无意识的恐惧。

26、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事物普遍化。

27、无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一旦他们丧失了思考和推理能力,那么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就变得十分模糊,甚至不认为世界上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28、一旦民众开始迷信一个人,常常会攀比谁更迷信。

29、所有的屠杀命令,固然可以由君王来发布,却必须由群体的灵魂来贯彻。

30、统治者的权利并不是永远存在,有的只是永恒的群体宣泄。

31、时间是世界万物的真正创造者。时间也是世界万物的唯一毁灭者。

32、在特定时刻对一个民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是极为有害的。

33、应试教育制度在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这个群体对自己的命运愤愤不平,随时都想起来造反。而在最高层,它又培养出一群轻浮的权贵阶级。他们既多疑又轻信,对国家抱有迷信般的信任,把它视同天道,却又时时不忘对它表示敌意,总是把自己的过错推给政府,离开了当局的干涉,他们便一事无成。

34、只有最极端的人,才能成为领袖。

35、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36、犯罪总是犯罪,一旦一桩罪行被实施,那么就绝对没有高尚与卑劣的分别,至少对被害者来说,群体犯罪与普通犯罪所带来的伤害是一样的,而且前者往往更为严重。

37、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真正自由的减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