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CFA之路(一)

8月14日晚上,收到了CFA协会发来的邮件。还没打开正文,就看到摘要里面的“Congratulations”,心里顿时狂喜,我知道,一定是过了!从2017年1月开始学习,6月考一级,今年6月考二级,我的CFA之路已经走了一年半。如果明年能够通过三级,我就可以顺利出坑了。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有着各种高大上的传说,全英文的,特别难考,至少三年才能考出来;是培养基金经理的,全中国只有2000+CFA持证人,收入特别高;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倡导的,等等。传说中的难度吓倒了我,一直没有去考。后来,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CFA的含金量有多少”,众多考过的人给了回答,才让它在我心目中褪去光环。把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回答综合起来,有这么几个结论:一,证明了你够认真地完成了系统的金融学习。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建立了初步的金融框架。当专业的金融人士看到你的证书时,知道他跟你有共同语言,可以跟你聊。二,很多很牛的基金经理其实并没有考CFA,他们可能是名校金融专业毕业,也可能是在投资实践中特别厉害。但是,从CFA持证人的行业分布中来看,确实在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这个领域中占比较高。打个比方,最牛的大厨不一定有厨师证,但是很多厨师都有厨师证,想要做厨师,考个厨师证是有用的。三,CFA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持证人的收入有高有低。四,关于考试难度:一级和二级都是选择题,三个选项中选一个,内容并不是特别难,只是用英文考,让它看起来比较难。其实,咱们中国人特别擅长英文的阅读理解,一道题长度的英文阅读并不是特别难,读几道题,习惯了就好。

因此,要不要考CFA,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么?它对你有什么用?想明白这两点,其他的并不重要。对我来说,个人的财富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都是我想做的。CFA能帮助我建立系统的金融框架,打开一双透视的眼睛,像X光一样看到金融产品内在的逻辑,而不是浮在表面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CFA之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