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

——读常生龙《让教育更明亮》

                          文/张爱敏

图片发自App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质疑、矫正,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深度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所以,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就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看到某些现象,遇到某些问题,不人云亦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以批判性思维作为“内功根基”的。

然而,现实并不容乐观。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然而当下的教育却善长从社会规范、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统一要求,标准答案,整齐划一,最终,一个个标准件被塑造出来,看不见“人”,更体会不到尊严,更触摸不到独立的思想。

独立思考的习惯,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加以培养。教师的以身示范尤为重要,吴非说:“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面对一本教材,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了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一切教育问题终究要从教师本身来寻找出路。

由此可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从提问开始!会提问且懂得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启蒙。

1,Who,谁说的。

说话的人是谁,是名人,权威专家,熟人,亲人……他的话重要吗?

2,What,说了什么。

他说了什么,他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事实是可以被证实的,而观点是表达情感、信念,是不需要证实的。

3,Where,在哪儿说的。

说这话的时候他是在哪里说的,是公共场合,还是私底下。

4,When,什么时候说的。

是事前说的,还是事中说的,或者是事后说的。一般事前说的最有可信度,事后说的一般是推卸责任。

5,Why,为什么说这话。

说话的人,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他说话的有依据吗,他是为了美化或丑化一些人或一些事。

6,How,他怎么说的。

他说的时候是开心,悲伤,气愤,真心……是口头说还是书面表达。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我们还要有勇气不断审视自己的断言,学习用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对其进行检验和评估,反思和验证。

总之,作为教师,既不迷信专家,也不迷信书本。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让师生思维激荡,摇曳生姿,师生沉浸在学科美的感悟中,被学科的无尽魅力所震撼,如此高峰体验,让学生乐此不疲,总是对课堂满怀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