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书笔记

关于作者:吴军博士,美国顶级高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丰元资本创办者,著名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曾在谷歌公司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担任过腾讯公司副总裁。核心收获:互联网行业的4条基本定律分别是: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诺维格定律,还有基因决定定律。摩尔定律,电子器件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安迪-比尔定律,软件会不断地吃掉硬件的性能;诺维格定律,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一家公司在特定市场的份额是有限的,它必须不断地扩张来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基因决定定律,公司的基因是限制一家公司转型和发展的源头。摩尔定律:早在1965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就预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2年就会翻一番,后来实践发现实际情况其实比这个时间还要快,差不多是每18个月,就是每1年半,因为集成电路板上的晶体管数量在翻倍地增长,IT 产品的性能就会翻一番,价格则会降一半。这个就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里说的产品性能主要指3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的内存,其次是外在的配套设施。这种高速增长就让这个行业的公司有几个特点:首先,为了不断提升芯片的性能,IT 公司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完成下一次产品的开发,这就让公司在研发上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资金的投入必然使得每个产品的市场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者,比如在美国,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就英特尔和 AMD 这两家。其次,有了这些硬件的支持,软件方面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YouTube 等也发展了起来。最后,摩尔定律让公司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以后的市场,比如在 Google 内部,每一次基础架构的升级,都要按照目前计算和存储能力的10倍来设计,因为达到这个水平也就需要三四年的时间。现在最新的制造工艺能在一块硅晶片上刻出14纳米甚至更小的电路结构,就算晶体管做得再小,归根结底还是物理结构。只要是物理结构,它就总有个极限,现在普遍认为,这个极限就是5纳米。这说明运行了50多年的摩尔定律马上就要终结了,计算机的性能提升马上到一个极限了。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是英特尔公司 CEO 安迪·格鲁夫的名字,比尔就是鼎鼎大名的比尔·盖茨了。它的表述是这样的: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意思是说,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换机器,让惠普、戴尔、苹果这些制造硬件的公司收益,这些公司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的芯片,同时再向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在这中间,各家的利润先后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股票也随着增长,各个硬件厂商赚到钱后重新投入进行研发,再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期速度增长,不断地提升硬件性能,为下一次软件的更新,吃掉硬件性能做准备。简单说,安迪-比尔定律把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硬件设备变成了消耗型商品,一直在刺激整个 IT 产业的增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软件和硬件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体的。诺维格定律:诺维格也是个人名,他的全名叫做彼得·诺维格,是 Google 研究院的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资深的会员,还是一名人工智能专家。诺维格定律的表述是这样的,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尤其是市场空间平稳的时候,需要如此;但是倘若市场空间也在快速上升,那么就另有其他考虑)。这个定律实际上道出了许多公司兴衰的根源。首先它说明,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总是有限的,如果一直抱着可以无限高速增长的妄念,那这家公司会很危险。比如当年在美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半壁江山的朗讯就没有预见市场的饱和,为了在这个萎缩的市场上实现高速增长,就创造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把设备卖给那些根本还不上钱的公司。从短期来看,他们的财务报表是很漂亮,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账,到钱真的收不回来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垮掉了。而扩张对硬件公司又极其重要,这是反摩尔定律在起作用,一个 IT 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会下降一半,也就是说不扩张就离破产不远了。而且一家公司必须不断地满足大众的增长预期,它的股票才能保证不下跌。其次,这个定律揭示了创业公司一条特别残忍的现象,就是一家公司永远不会有稳定的时候,永远得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长点。一家公司一旦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时,它的发展就受限于整个市场的规模了。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如果还想扩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传统的企业不一样,一家科技公司非常容易早熟,用不了几年可能就达到市场饱和状态了。就拿谷歌公司来说,它的搜索量短短2年就涨了上百倍,很快就占到了全球搜索流量的一半以上,���成了一个婴儿巨人。但是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它的增长率也是一路下跌,从原来的70%跌到现在的20%左右,这时候它必须得找到新的增长点。创业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地增长,如何维持大众对你的增长预期非常重要。这也就表明了一家公司永远不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出现,它要不断地去开拓新的版图。那要怎么找到新的增长点,摆脱诺维格定律的诅咒呢,吴军给出了2个方向。一个是横向扩展,另一种是转型。什么是横向扩展,就是一家公司把现有的技术和商业优势,用到相关的市场上去,比如 Google 从基于搜索的广告扩张到基于内容的广告,微软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扩展到应用软件,惠普从小型机扩展到个人电脑,迪士尼从动画片扩展到传统电影。横向扩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原来的优势和经验,在新的领域很快站住脚。这是最常见的寻找增长点的方式,但是当一个行业已经进入老年期了,横向扩张也找不到好的方向,外部的大环境又和现有业务相冲突时,就得考虑转型了。基因定律: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为啥,这就要说到最后一条定律,基因定律。就是说一家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公司,它一定是被优化的非常适应这个市场,也就是说它和市场互相驯化,它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根植到这个公司的文化当中,就像基因一样,让这个公司具有特定的做事风格。比如微软在中国的分公司就有微软的风格,中国的 Google 一定是继承了 Google 的文化,一家公司开拓新领域时,会不自觉地用原来的做事方法,思维方式去应对新市场。比如苹果公司,有人说苹果从个人电脑到 iPhone,再到 iPad,看起来是成功转型了,但是其实它的基因并没有变,就是它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虽然以前吃过自我封闭的亏,但是一直到最新一代的智能机,它还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必须用 iTunes 软件才能把视频和音乐从电脑里面倒进去,这就让它的市场份额不会那么大。那它为啥不像安卓那样做到开源呢?原因很简答,这不是它的商业模式,苹果的基因就决定了它必须靠硬件来赚软件的钱。所以基因决定这一家公司的基本行为模式,彻底转型就会特别难。而且成熟的公司原来的赚钱路径并没有断,只要在新领域遇到困难就容易往后缩,一旦新业务和传统业务有冲突,通常的策略是牺牲新业务,这就让转型又多了一个隐形的障碍。彻底转型也不是压根不可能。杰克·韦尔奇转型通用电气,里德·哈斯廷斯转型Netflix都是典型案例,他们除了天赋异禀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职业生涯都是在通用电气度过的,只服务于这一家公司。这就让他对这家公司的基因了如指掌。消费类电子的本质是不断推出受欢迎的新产品,硬件公司,新品,一定是高利润的, 比如苹果的硬件毛利,是60%,但是随着市场成熟,竞争者变多,于是毛利降低,这个时候就要研发推出新品。sony,惠普,还有苹果,是一脉相承的,硬件创新;google,facebook是一脉相承的,纯软件,to c;ibm,oracle,还有微软,主要是to b赚钱,一脉相承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浪潮之巅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