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042:同备一节课的深入研究:从摩课到摩课到磨课(1)

锋言风语1042:同备一节课的深入研究:从摩课到摩课到磨课(1)

我区的“同备一节课”资源发到各学校,给老师们提供参考,很多老师直接使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这仅仅完成了同备一节课的前面和后面两个阶段的任务。中间阶段的“磨课”和“复盘”,因疫情的原因而未能很好的完成。

中间阶段的教研活动,可以称为“全区同上一节课”。“同上一节课”观摩交流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双周半天无课教研日”活动时间,以全区或校际教共同体为组织单位,每半天选取一至两个特定课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剖析和研讨,通过“一公分宽度”达到“一公里深度”,为区域内名优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切磋的平台,为观摩教师搭建了一个与名师专家同台对话的平台,为不同学校之间搭建了一个分享资源的平台。

“全区同上一节课”活动流程

1.由区学科教研员牵头,和校际教研共同体教研组长共同确定活动时间、地点、主题、授课人和主评人。授课人原则上是“同备一节课”的主备团队成员。评课人为学科教研共同体成员(含兼职教研员)。授课教师按照“同备一节课”教学设计进行备课。

2.评课:(1)授课人自评;(2)主评人主评;(3)“过来人”谈问题及做法;(4)其它教师评课。

3.修订“同备一节课”教学设计等资源。

活动方式有:

1. 利用“双周半天无课教研日”活动时间,以全区或校际教共同体为组织单位,由区学科教研员和校际教研共同体教研组长为组织者。

2.基于问题和典型课例为研究对象,聚焦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和学生主体作用。

3.逐步形成的以“课”为本的教师研修范式。以“读书与引领”“示范与观摩”“集备与研讨”“评课与对话”“磨课与复盘”等方式进行。

4.建立“卷入式”全员参与制度。参会的所有老师都深度参与,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共成长。试行新手教师、普通教师和专家“混搭”参与,倡导采取共同体轮值主席制度和承办校轮换制度。在活动现场,采取“自荐+推荐+抽签”的方式,开展现场改课。上课教师、观摩教师和教研人员能面对面的现场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微信、短信分享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

5. 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保证备课和引领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科教研员要发挥主体作用,各校际教研共同体联系人(教研员)要做好督查工作。核心学校业务校长、核心学校的教研组长和成员学校的业务校长和学科教研组长等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

6.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遵守疫情要求的情况下,以线下教研为主。不具备线下教研的,可以用钉钉、腾讯会议等形式举行。鉴于近期根据疫情情况,可以先以校本教研为主;对于人员较少的学校,暂时以同学科教研组全员参与研讨的方式;对于乡镇小学要尽量以全镇集中的方式进行。

7.时间安排:四月份各学科教研员和各校际教研共同体牵头学校的业务校长确定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五月份根据疫情情况(线上或线下;区级、校际、校本不同层面)开展活动。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摩课、摩课、磨课

磨课,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这里的磨课应该包括三个阶段:摩课(观摩别人的课),摹课(模仿别人的课),磨课(磨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观摩他人的课,是第一步。青年教师要会观摩,一下老师带着挑刺的状态,一定不会学到东西,全盘接受,缺乏思考也不会有真收获。带着问题和思考听课是我们青年教师的首要。

二是摹课,即模仿他人的上课。我们的同备一节课要求的“复盘”,就是教师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亲自演练,把他人的优秀做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由此体验名师的经验,发现自己上课的问题所在,为下一步的磨课做准备。没有亲自下水,评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是磨课,也是学校学科组精彩采用的一种集体备课方式。“磨”也就是打磨的意思,“磨课”也就是研究课、打磨课。磨课就是集全学科的力量来打磨出高质量的课堂,来展示整个学科的水平。

磨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过程。在磨课过程中,学科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活动提升。这更是我们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最有效地方法措施。

磨课是我们“同备一节课”非常重要,也是关键环节之一,需要在线上或线下进行,是我们校本教研和各级层面的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是集体备课环节的高一级的活动内容。这种活动一般应用在公开课、示范课或者优质课当中,也要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常态。

磨课一般在三方面进行打磨:

一要打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第一步。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计划和打算,老师备课之前也要有授课的计划和打算,确定好授课的初步框架。这是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教学设计做不好,直接影响后面磨课的效果。

先由授课教师完成教学设计,授课小组给出意见和建议。授课老师集中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二要打磨导学案、课件和教案

教案是老师使用的,内容是教师如何教。导学案是学生用的,内容是学生如何学。课件是课堂上使用的,内容是教案和导学案的综合体。有的老师习惯先做教案,有的老师习惯先做导学案。这个根据个人习惯就行,一般先写教案,根据教案做导学案,再根据教案和导学案做课件。

按照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完成导学案、课件和教案,磨课小组召集集体备课,对导学案、课件和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是打磨课堂

授课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磨课成员现场研课,集体研究课堂,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课堂实际效果。一般来说,磨课堂是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所有磨课的成果要通过课堂呈现出来,这对授课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磨课堂类似于演员的排练,往往需要三五遍打磨才行。小到每一句话,大到课堂结果,都需要认真琢磨,进行不断调整和修改。授课老师也要说到语言娴熟,知识透彻,言行举止合乎规范,完美展示出授课的成效。

如琢如磨,磨课如磨刀,磨好了,“刀”越磨越锋利,课越磨越精。一节精品好课,都是集体磨出来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成果的磨课一定符合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和而不同,守正创新”是我们教研文化理念,从从摩课到摩课到磨课,我们本着研究的态度,不为最好,只为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锋言风语1042:同备一节课的深入研究:从摩课到摩课到磨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