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区周边,还有大量民房。
在这些区域,有人找了稍微大一些的场地,建成厂房,几十上千平方那种。
你若是坐地铁到达临近终点站的地方下车去走走就会发现,这些民房厂房,除了本地人建,还有少部分是外地人买地皮建的,租住在这些民房里的外地人,多数是在附近工厂和商店里上班的打工人。
三五成群的外地中年妇女、20岁上下的小妹和年轻仔,他们也多是老乡带老乡过来,下班和周末会结伴走去公交站台和地铁,晚上就去附近夜市撸串烧烤。
如果你仔细打量那些餐饮店面,会看到很多店铺名称带区域性质,如“渝”“湘” “湖北”,听听店里人员的口音,大致还能判断出这一带的外地人多是哪些地区的。
由于离市区中心很远,坐地铁可能要十多个站,也就是超过20公里(算的上较繁华的区域,广州南北大概就有60公里),真的感觉到了农村。
进到这些城乡结合部,周围看不到像样的大房产项目,突然有点恍惚感:我真的是在广州?
1
-------
民房周围菜地很常见,大叔大婶穿着水鞋在地里伺候着绿叶蔬菜,你若是在那里经过,空气中偶尔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农家肥的气味(简单说就是屎尿味)。
在一些繁忙路段经过,会看到中老年人在面前的地上摆一些菜,再弄来一些颜值不是太好的南方水果,还有鱼一起摆卖,拿个纸皮写着“本地菜”“本地香蕉”。
这种瓜果菜,有人很迷恋,总觉得是附近产出的,似乎意味着有熟悉感、好口感,更隐含了家乡的味道。
我却是不大喜欢的,在咱的认知中,人群密集区域,生活污水多,工厂多,汽车尾气多,那污染就不少,这类瓜果菜,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来,是不是也不太干净?
还有外面一些打着所谓的“手工” “古法”做的食物,我也总是带有一些戒备心的,你都不知道它是在什么样的作坊里弄出来的三无产品。
包装简陋,颜值古怪,气味稀奇。
我甚至认为那种很认可“古法”的人,智商有待充值。
“古法红糖”,“古法秋梨膏”,“古法烧菜”,“古法造纸”,“古法榨油”,“古法酿酒”......
认可古法,那意味着你更认可古人比现代人聪明,那些简陋的器具比现代科技牛逼。
咋可能?!
有时候在电商网站买粉面这类东西,我都尽可能问清楚是在什么地方生产的,在广州深圳佛山这些地方出的,大概率比小县城(尤其是地址里带“X村X屯”的)来的让人放心一些。
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2
-----------
民房、商店门口,还有一些公告栏,经常看到A4纸贴出的信息。
例如,工厂、店面招工,民房厂房出租,人员失踪,微商,拼车回家,化妆品销售(直销),小吃培训,小产权房出售,二手物品交换......
观察这类信息多了,再看到一些宝妈二手物品交换或者兼职群,我会用备用微信去扫一扫,有的二维码过期了,加上个人微信后,看名字和朋友圈,就知道背后玩什么花样了,多是网络平台拉新、分享购物赚佣金,薅羊毛,或者拉人刷单。
仔细一琢磨这种地方的人群结构,大量外地来的初中高中年轻人或者中年妇女大叔,总渴望多个赚钱渠道,多省点儿钱,那他这种玩法还不错,做好了的话,搞个工作室也不难,毕竟成本比市区中心低不少。
看工厂的招工,也能知道附近什么产业多,给的什么工资,工人年龄要求,工厂硬件条件如何。
打一打贴在路边墙上的租房电话,也能马上知道单间和2房一厅的价格,依此推算出一个认认真真干活儿、能省省钱的打工人,一年能攒下多少钱。
便利店门口的冰箱上,还贴着显眼的办贷款、花呗提现,京东白条、信用卡、医保卡提现的广告。
我心想,这些若是真的,那比P2P靠谱点儿,就怕被忽悠过去,老板推销P2P,就像房产中介,老是弄出一些超级优惠的房子,诱惑人家过去咨询,只为了搞到潜在客户的电话。
这些广告不知道让多少人被套路而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一些楼外面,挂着大大的旺铺/仓库/厂房招租,提示能用做写字楼/直播间/抖音,看来运营这栋房子的老板能跟上时代,加一下老板的电话,打着租场地的名义了解这一带存在哪些新潮的商业,能不能约了过去观摩观摩。
还有直接在墙上刷的广告,“尛妹上门:13xxxxxxxx”, “办证:15xxxxxx”,“搬家”......
3
-----------
有时候我就想,以后要带娃一起过来逛逛,看看乡村,县城,城乡结合部,了解了解这些还没经过大建设、管理还不规范的区域。
在同一个城市,既知道有珠江新城那种宇宙中心,也有很多显得不够高大上的浓浓肥料味。
了解它们的商业和民生。
坐车+走路只需要一小时,就能更立体地观察到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
他们是哪一类人?
他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
他们做些什么事情,通过什么赚钱?
如果你在这个地方生活,你会去干点什么?
......
观察、思考这些,能让人更接地气,而不是让他沉浸在平板的动画片和游戏里,也不要被带到腐朽的文艺圈里无病呻吟,哀叹那些不入世的小情绪。
带娃? 我也属于另类。
---------------
全网统一自媒体号:独秀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