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路安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他自己就是一个重度读书爱好者,读书之多、范围之广,使得他的孩子们称他为“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查理·芒格的好搭档、老伙计巴菲特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据说巴菲特平时一半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放眼古今中外,那些在各个领域造诣极深的名人、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的“书痴”。他们将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并内化成了智慧和为人处世的修养,这也反过来使得他们得以脱颖而出,创造非凡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日本,也有一位这样的人物——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出口治明。出口治明曾创立Life Net生命保险公司,先后就任社长、董事长,是妥妥的商界人士,但他又是日本最知名的“读书家”,迄今为止已经阅读过上万册书籍,即便是创业最繁忙的阶段也能够保持每周阅读3-4本书。
他将自己常年阅读的经验和心得写成了一本书——《书的使用法》,告诉我们如何选书、读书、用书,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真正爱书的“读书家”到底有着怎样的读书之道。
01 选书铁律——兴趣为王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说:“不管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不管他们是多么一致地对一本书盛赞,要是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的话,你就不必去理会这本书。”
这正揭示了“兴趣为王”的选书宗旨。
特别是对于当今时代,国人读书量和阅读激情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感兴趣而去读书,真的很难坚持下去。而我们又常常会高估自己坚持阅读的动力,造成“囤书”的状况,就像常说的那句话“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然而对于出口治明来说,根本不存在“不知道会不会读,但因为这本书很热门,所以先买回来吧”的情况,因为他只会购买“想读的书”和“感兴趣的书”,并自有一套从兴趣出发的选书铁律:
①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
②选择“一下子就映入眼帘的书”;
③翻阅“最初的5页”来做出决定;
④看3份报纸的“书评专栏”,选择感兴趣的书;
⑤不要在意“作者”;
⑥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听取他人意见;
⑦不要读“畅销书”。
特别是“5页原则”:选书的时候翻阅一下正文的最初5页(最多10-20页),如果觉得有趣就买下来,如果并未被吸引就果断放弃。因为任何一个作者为了吸引读者,都会拼命写一个好开头。如果连最初的5页都无法让你产生想读的欲望,那么继续阅读这本书就是浪费时间。
出口治明说他从小就有某种洁癖,认为“无聊的书就连放在身边都是一种羞耻”。所以,以兴趣作为选书依据,读还是不读,对他来说就是all or nothing。
02 读书原则——多读经典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写道:“一个人,任何人,都会不怕麻烦地去拾起一枚一美元的银币;但是这里就有黄金般的文字,是古代的大智者留下的话,历代的智者都向我们证实了它们的价值;——然而我们只学到会读简易读物,初级读本和教科书,当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读些“小读物”和故事书,这些是适合于少年和初学者的;我们的阅读、谈话和思想都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水平上,只配得上智力低下的人和侏儒。”
现代人的阅读取向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趋向低智化。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人们更爱读不需要动脑的八卦、娱乐新闻、刺激的故事和各种畅销书,但这些却并无营养,更无法让我们提升自己。
出口治明也认为,我们要多读经典,要让我们的思想接受有价值的智慧的养分。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沉淀和流传下来,具有普世的意义和价值。阅读经典著作,就是在与智者交流,体验超一流专家学者的思考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
出口治明也教给我们几个选择经典著作的方法:
①阅读自己喜欢的或内容有趣的经典作品;
②刚入门读经典,不习惯阅读“大部头”的人可以先从“薄书”开始;
③尽量看原著而不要看解说书。
不要怕经典书籍晦涩难懂,这是提升理解力的最佳途径,即使这不如“捡拾一美元银币”那样容易,但“搬动黄金”却是值得的。
03 用书方法——思考输出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我们读书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运用学到的知识的前提是我们要获取到真知。
出口治明指出,在商业活动中可以运用数字、事实、逻辑三要素来帮助自己客观地做出判断,而在读书时同样可以用这三要素来进行知识的验证。因为“能够进行验证的东西,离真理就越近”。
在读书时养成用“数字、事实、逻辑”来思考的习惯,就能拥有自己的答案,而不会被书中的观点带着跑。
同时,他也告诉我们,读书时有必要100%理解作者的主张,但没必要100%同意作者的主张。当自己和作者的观点出现偏差时,保持理性和包容,任何一方都无需向对方强制灌输价值观。
说完了思考的部分,还要有所输出。出口治明认为,输入的东西只有通过输出才能留存在记忆中。而输出,就是语言化。
他用整理衣柜来做比喻,如果一味地往衣柜里塞衣服而不整理,到需要用时就很难取出来。我们的大脑就像衣柜,需要将输入的信息通过语言进行整理。比如写书评、举办读书会、分享知识给别人等。
这个理念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以教代学,输出倒逼输入。
正如游泳时,如果不呼气,就无法吸气。输出和输入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二者缺一不可。
04 阅读素养——真诚敬重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出口治明也同样,把书当做人,把读书当做是与作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他会用待人时那种真诚、敬重的态度来面对书。
他自己就有很多读书的规矩,比如“扎好领带、端正坐姿、带着认真的态度读书”、“看书前会洗手,还会仔细包上书皮”、“读完一本才读下一本,不会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不做笔记,完全沉浸在倾听作者的讲述”等。
虽然对于“不做笔记”、“不同时阅读几本书”这样的规矩,我们有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我自己就是“笔记党”,并且会同时分配几种不同的阅读资源。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主张,但不一定非要同意作者的主张。
这些观点的不同,只是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我们真正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出口治明所表现出的真正爱书之人对书籍的热爱和敬重。
古人读书前要“沐浴焚香、净手洁案、正襟危坐、口无杂言”,将读书视为神圣的事,必以礼待之。我们现代人读书,虽少了这些繁文缛节,但心中的真诚、敬重不可磨灭,以不轻慢的态度对待书,这便是最高级的阅读素养。
【结语】
《书的使用法》这本书或许没有像其他教授阅读方法的书那样,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方法论和干货,它更像是一个爱书之人向世人分享的读书心得。但字里行间,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一个长期浸润在书卷下的人所带有的那种涵养与心性。
有句流行语说:“你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的气质里。”的确,在人群中,我们大概很容易识别出那些真正爱读书的人,因为他们大多“面目相似”,他们通透、深刻、笃定、谦逊、包容、平和……
既然读书有诸多好处,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坚持阅读,如何才能保证阅读时间。
但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方法,出口治明明确地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一个态度问题。他自己保持每天2小时阅读的习惯已经坚持了40多年,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需要动用意志力的事情,而是像刷牙洗澡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再忙,你也会每天刷牙,只要你想读书,你一定挤得出时间。
“你有多渴望,就有多努力。”想逼自己每天读读书?别傻了,先从让自己爱上书开始吧。
The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