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喜欢程度:✬✬✬✬


经典语录:

1、我们还不知道儿童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

2、孩子就得自己交往,自己积累,自己整合,这样他们才能真真切切的建构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

3、懂得孩子心理当然好,但一些家长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没有读过很多书,他们还是能把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这个秘密就是爱,一种宽厚、淳朴的爱。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快乐,孩子快乐就会正常成长。

4、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记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5、敏感的孩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那她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6、我常常发现,成人们表达爱的方式有时候非常奇特,有的是挖苦对方,有的是折磨对方,正面表达似乎反而成了一件难事。常常有家长对我说:“我没法对孩子说我爱你。说不出口,总觉得有点肉麻。心里知道就行了。”他们不愿用语言表达爱,奇怪的是,却能毫不犹豫地把抱怨、责备、憎恶的话挂在嘴边。 成人的改变往往是从语言的改变开始起步的。

7、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

8、不同的孩子对生日的感觉不一样,对其他事物也是这样。成人也是如此,面对一个风景、一部电影、一篇小说、一次经历,人和人感觉都不一样。我们不仅珍惜每一次快乐的感党,还常常创造美好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感觉就是创造生活。

9、学习的方式、知识的难度、都必须和孩子生命的成长阶段、认知状态以及每个孩子的兴趣相吻合。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孩子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成人难以想象一个自由中的儿童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成人得到的自由很少。

10、自由对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时成人来教孩子,孩子的敏感期会大打折扣的流失掉;如果没有成人专心的倾听,孩子敏感期的激情和兴趣也不会这么持久和深入。

不得不感叹一下,这篇读后感终于诞生了。(吐槽一下,真的是拖延症晚期患者)

这本书在我上大学期间已经被专业课老师安利了无数遍,奈何,大学的我,真的是放荡不羁爱自由啊,就是不看它,如果有时光机,我一定回到大学,按着我的脑袋,你给我看!!!还好,我最终没有错过这本书,嗯,没错,我终于吃下了专业课老师的安利,虽然已经过去三年了......(我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其实呢,这本书是我工作之后才开始读的,利用中午看孩子睡觉的时间...(哈哈哈,没想到看孩子还看出努力提升自我的水平,没想到啊,有这奋斗劲,当年我高考不得考个211,985,扯远了扯远了...)这本书我最满意的也是这一点,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因为上下没有多大关系,要说有关系,那就是他是按年龄来进行叙事书写的。不过,主人公不是一个,是由很多可爱的宝贝组成的,所以,当你看到这一段时,可能下一段的主人公就换人了,这样,你看起书来就不会有太大的瘾,不会说被一个主人公抓着欲罢不能,所以,我可以随时放下书,不影响继续我的其他工作。(再差个话题: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换孩子们甜蜜午睡,不在床上蹦迪,不与旁边小朋友互挠脚心,不和好朋友之间大声的说悄悄话,不在被窝里脱裤子放屁让旁边的小朋友闻...)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孙瑞雪老师绝了,把孩子分析的这么透彻,基本上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原型,真可谓育儿百科全书啊。让我忍不住开始期待孙老师的另外两本著作,没错,就是《爱和自由》和《完整的成长》,不知道这两本书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感触呢?我已经开始期待了。(事实上,到现在还没开封...嗯,我只是还没准备好接受知识的灌溉...借口!)

在看这本书时,我满脑子都是,我去,这不就是我班那谁谁谁吗?这不是我见过的那个熊孩子吗?这孩子也太有意思了吧。没错,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鲜活又可爱,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定要看一看哦,这样,你会发现,果然,孩子都是小天使,虽然可能有些天使他没得智商...真的是可可爱爱,没有脑袋哈哈哈。

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大,考虑到读完这本书时间跨度有点大,我对这本书的见解还不是特别深,所以,我想等过些日子我准备再读一遍,也许会有新的理解。不过在这次浅显的阅读中,对我印象最深是这么一段话。

生命是依靠爱来生存、发展、成长的。儿童的成长经历决定他成人后的情感状态,决定着他未来的婚烟生活和情感生活,也决定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保护并培养儿童自由、丰富的情感世界是我们能够给儿童的巨大财富。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使用这笔财富,努力同他人相处,并解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如果孩子的内心不放松、不自由,他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时间一久当讨好这种品质固定在幼儿身上,他长大后勢必会讨好别人,人就得卑微。孩子的高贵品质来源于他作为一个人得到了尊重这尊重体现在每一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

当时读到这一段时候,我就感觉好像看到了好多孩子的面孔,他们那么的天真无邪,本应该享受世间最好的宠爱,但是由于身处环境的不同,他们很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些人们口中的“乖小孩”。与其说是一位乖小孩,不如说他们在讨好大人们,也许是身处的环境告诉他们,只有讨好大人们,自己才会获得所谓的安全感,这个大人可能是长辈们,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老师。慢慢的这种品质就固定在他身上,长大之后就变成了“讨好型”的人。当然,并不是所有乖小孩都会变成讨好型人格的人,也不是说会察言观色就说明他有讨好型的倾向,只是在陈述一个可能会存在的发展趋势。

在读完这些话时我就在想,作为一名老师,我不想我教出来的孩子长大会变成讨好型的人,我不想他的人生变得卑微。这也在约束着我的行为,对待孩子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给他们爱的环境,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是有资格获得他想要的安全感,在这里,他们不用伪装自己成为一名“乖小孩”,有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是那个“熊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捕捉儿童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