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观感

去年一部叫《美国工厂》的纪录片在朋友圈和公众号里大火。该片来头不小,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成立的公司拍摄的,记录的是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到美国办厂的故事。大概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蜜月期,在通用关闭的厂房基础上投资建一座汽车玻璃加工厂,势必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和民众大力支持,满怀期待;第二段是冲突酝酿期。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围绕着工作环境,是否建立工会,劳资双方冲突开始变得尖锐,第三段是冲突的激化和缓和,呼吁建立工会一方和反对建立工会的一方(主要是资方和中籍员工)为拉拢员工,各显神通,最后反对建立工会的一方在员工投票中获胜,同时随着中方掌握了公司经营权,公司扭亏为盈。

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由于它的真实,还在于它反应了不同层次的真实,引发人们的思考。概括起来,这部纪录片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中美企业文化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

中国企业强调勤奋、奋斗、纪律,美国企业更在乎权利、工作环境、自由。但这些差异的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原因。刘润老师分析道,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美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同决定的。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成本优势,即物美价廉,人优我廉,曹德旺的福耀就是代表,成本控制和效率的提升关系企业的生死;而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福耀美国的美国雇员他们的前雇主福特汽车很长时间里就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代表。创新的红利和较高的自动化在很长时间里能养起自由散漫的技术工人。

2、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国际化前景

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为了进入国际市场,靠近终端市场,不少中国制造企业纷纷在国外设厂,但实际运营起来并不简单,纪录片中福耀美国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文化差异、当地法律法规等经营环境的差异都会造成很大的阻力。福耀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管理手段,在美国当地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应用种种手段对抗当地工会传统,艰难保全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也实现盈利,但其它的中国企业就不一定有这样的实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任重道远!

3、制造业自动化趋势

影片临近结尾提到了工厂通过自动化来替代低效率人工的残酷现实。在美国这样高人工成本相对低效率的地方,企业为了利润,用机器替代人的冲动会更加强烈。大而言之,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大势所趋,个体如何应对,是整个社会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影片虽然围绕一个企业展开,但人文因素涌动其中,其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福耀美国的美国主管来中国总部参加公司年会,看到新人举行集体婚礼,不禁热泪盈眶。追求家庭幸福这样的普世价值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工厂》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