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常识:马鞭(一)

看过京剧的观众,都知道马鞭在戏里是作为“马”的象征。可是有时候也会把它去派别的用处。例如《小放牛》里的牧童,在台上表演放牛的姿态,他手里拿的这根马鞭,就只能代牛不代马;再如《搜孤救孤》里的程婴,于白虎大堂奉了屠岸贾之命,拷问公孙忤臼,在这场戏中,不是程婴亦拿的马鞭,朝着公孙身上打个不停吗?

这时候,同样一根马鞭,既不作马,又不作牛,变成了打人的鞭子。不过因为它叫马鞭,因此给“马”占用之时较多。

马鞭的样子,可分为两式:一种叫“麻衣柄”,柄以麻皮制成,柄端穿有小绳圈,以备演员的无名指套进去,便于舞动;作为鞭子的细藤杆子,外用丝线、麻皮绕出花纹,挂下五绺丝线的马缨;这种马鞭,约计两尺二三寸长,扎得十分结实。另外一种叫“金漆柄”,柄是木制,涂上金漆,尺寸比麻衣柄的稍短,而且只有三绺马缨,用到手里,份量要比前一种轻些。

早前,有人把这两种马鞭,划了南北之分,称“金漆柄”为北派,“麻衣柄”是南派。当时分别的原因,是为了北方演员,多数用的金漆柄马鞭,像谭富英演《捉放曹》的陈宫,马连良饰《桑园会》的秋胡,在台上给观众所看到的马鞭,就是金漆之柄、三绺马缨。至于常在南方演出的艺人,如周信芳、盖叫天等,在戏里所使的马鞭,都是五绺马缨的麻衣柄。

到了今天,这种说法,已经不再存。但从戏里看到,我们可以这样讲,金漆柄用于唱工,麻衣柄用于做派。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剧常识:马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