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续)

看个实例。

这位太极师傅的功架不错:

左手护着左下巴

但对付散打运动员,犯了大忌:

前手太直

前手太直。有什么问题?你的前手成了控制距离的尺子,成了对方“喂拳”给你时化解对方攻势的杠杆,不能当武器用了。一个迎敌动作,已主动将自己的战力腰斩。

我用“喂拳”这个概念,因为我能猜到这位师傅平时习惯跟什么样的人对练:自己的徒弟。

徒弟“喂拳”给师父时,会不会用前手佯攻,让师傅误判,然后闪电般用后手击打师父,让他出丑?不会。而且出拳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身体紧绷,狠捏拳头,让肌肉鼓起、青筋暴突,显得很用力,但角度、速度和力度控制在师父可预见、易于“应答”的水平。

可以想象,平时对练,徒弟喂拳,师父用这样的前手接招,缠住,趁势一拽,徒弟下意识后撤,师父借力跟进,将徒弟放倒。甚至单臂单手就够了。厉害吧?百试不爽。

但擂台,不是这样玩的。

师徒对练,往往贴得很近,师父用本门功夫三招两式解决战斗,徒弟发挥的是“配合”作用。擂台上对手跟你无亲无故,他的任务是使出浑身解数对付你、打败你。他要跟你拉开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以对自己有利为准。太极师傅对这个距离很不习惯,来回几次微调自己的身姿,还是觉得不对劲,你能看出,他走神了,再加上高台、灯光、众目睽睽等因素......总而言之,他心里没底,前手自废,后手象征性地护着左下巴,注定杯具!

对手左拳来了半个佯攻动作,即轻轻抖了一下,并没有刺拳。太极师傅的身体不自觉地一震,一僵......

对方的One Two练成了肌肉记忆,说时迟那时快 (faster than you can say Jack Robinson),后手发力,一拳直接打在师傅脸上。

一秒结束了战斗

但如果你说这位太极师傅“不行”,我会纠正你的说法:这位太极师傅实战不行,但他也许是一位出色的太极师傅,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太极教学工作,为很多人带来了健康、充实和快乐。

打个比方:你忽悠一位从来没做过同传、上了年纪的文学翻译大师,把他塞进同传厢,会议开始了,代表说:Thank you, Mr President, for giving me the floor. Excellencies, ladies and gentlemen. All protocols observed. I'll cut to the chase, if I may, and make a case for decency, human decency, in these trying times, while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countering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during the current crisis. (这是我现编的,编完自己也翻不出来......)

这么多音节,代表15秒念完,然后大气不喘接着往下说......

猜猜结果如何?

“老夫憋出没几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能说这位文学翻译大师“不行”吗?

同理,不能因为太极师傅在擂台上失败了,就说他太极也不行。

一码归一码。

那位太极师傅上擂台的“幕后故事”我不清楚,但我认为他应该先请几位搏击专家到他家里或学校来,双方戴好护具后,让对方打自己,看自己是否能挺住,能挺多久,是否能战胜对方,至少打个平手。

然后掂量一下,再决定上不上擂台。

很可能就不会上擂台了。


台湾这位太极八卦师傅就很明智,他先表示一定能打败冬瓜。但隔海相望,怎么打?冬瓜说,以后找机会去宝岛跟您较量。

这位师傅没闲着。他联系了一家搏击馆,请一位拳击手、一位自由搏击选手,跟自己练练。从对方的用力程度判断, 显然事先打过招呼,对这位师傅要手下留情,不要用腿法......

整个过程看下来,这位师傅毫无搏击能力,只会一招自创的“芭蕉扇”手法:前手上下舞动,扇扇子般。两位小伙子就是陪他玩玩。

贴三张图,不解说了:

Going
Going
Gone

估计他现在也不打算跟冬瓜较量了。The raincheck has now been voided, I reckon.


教训是:玩跨界,先低调浅尝,玩儿溜了再决定玩大还是玩小。

你可能感兴趣的:(眼高手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