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

是谁夺走了孩子们的发言权

老师们几乎达成了共识:课堂上死气沉沉,老师唱独角戏。作业格式化无创新。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发言权?是什么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

多媒体介入课堂,有无限的优越感。以致老师们离开了课件,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教学?问题在课件中出现,标准答案在问题下出现。老师问是形式,学生无论怎样思考都难以靠拢标准答案,屡屡受挫。学生在挫败感的重压下,课堂上慢慢闭上了嘴,停止了思考。接下来是老师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完不成的着急。于是,老师自问自答,或出现标准答案。勤勉些的孩子,做做笔记,重要的问题,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一起抄下来。于是,学生有了整体化一的标准答案。学生们无需发言,无需思考创造。

教师满负荷地应对学校日常工作,夺走了老师们沉静下来钻研教学内容的时间。所有的事情都要快节奏地逐一应对,课堂教学成了程式化的任务。吃透教材、驾驭课堂,是少部分老师的神话。迫于教学进度匆匆完成当天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孩子们沉浸式思考。无暇顾及学生介入主题的跑题问题,长时间程式化训练,学生躺在学习的舒适区不思考、不创造。有的只是大量机械地刷题、碰运气,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队伍中不乏有“学者型”的探究者,他们涉猎多个领域额,研读教学任务,尝试新教法,与应试教育打擦边球。诚然,这种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带动了一部分学生,受益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但苦于学生整体成绩提升较慢,部分带不动的学生,无疑是教师单方面的内耗做了无用功。刷题、多练,也是该类教师不得不走的套路。

体制内工作的超重负荷,多媒体软件介入课堂双刃剑的胁迫,老师本身不学习的懈怠,是夺走孩子们发言创新的罪魁祸首。如何改变现状?矛盾重重。也许这是全社会长时期需攻克的难题。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时代趋势,教育顺应时代变化是探索的永恒的主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