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边义老师
第十讲 对联的句法
句法指成句的方法,包括句子节奏、结构、语法修辞和意义复合等方式方法。前人提出的句法繁多,本讲只择重要的介绍,别处谈到的和次要的从略。
1.指示句
即语气之中,有指示的意思。如北京城南尺五庄联:
何处无明月清风,半郭半村裴绿野;
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诗宜画谢青山。
裴绿野,唐裴度在洛阳建有别墅绿野堂。谢青山,南齐诗人谢朓在宜城陵阳山麓建过楼。上联说尺五庄半城半乡,像裴度的绿野堂;下联说这里山林景色优美,适合像谢朓那样的文士来吟诗作画。上下联都有指示的意思。
2.连贯句
又称直书句,即上下联语意气势一贯直下,不可中断。它相当于流水对。如范文澜自勉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3.子母句
即联句中重要的字,如同母,下边有几个由它而产生的字,如同子。如:
蝉琴鸣断续;
蝶拍舞高低。
“蝉琴”、“蝶拍”即是母,“鸣断续”、“舞高低”是子。从语法上看,这是主谓句;从修辞上看,是摹状句。
4.分总句
即先将内容并列分述,然后予以总结。如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5.总分句
即先将内容总括,然后并列分述。如第九讲在谈呼应时所举挽孙中山联:“两语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又如据传苏轼所对的一联: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诗经》中,雅分大雅、小雅,与风、颂并称四诗。这是一个巧对。它仍是主谓句,“三光”、“四诗”是主语,后边省略了动词“是”。
6.呼应句
句中上呼下应,如:
风翻白浪花千片;
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的形状是“花千片”,后者形容前者。同理,“字—行”是形容“雁点青天”的。
二 省 略
一般说来,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比白话文多,用文言写成的诗词、对联,其省略又比文言散文多。省略,使在有限的文字里,包容和表达更多的意思。省略,使行文简洁,具有特殊风格。写作对联,不可不重视省略。
前人所说对联句法的“省句”,就是省略句、无主句,一般是省略主语。实际上,省略有多种情况。
1.省略主语
主语很明确,不写人也知道;或者虽不够明确,但无须写出来。如清程恩泽赠林则徐联:
( ) 为政若作真书,绵密无间;
( ) 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这里省略了主语“林公”。
又如清包世臣书斋联:
( )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 ) 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这里省略了主语“我”。
又如符乃若题印刷厂联:
( ) 刷掉一穷二白;
( ) 印成万紫千红。
这里省略的主语不确定,是“我们”、“他们”或“印刷厂”,不需写明。它是无主句。
2.省略谓语动词
如前举春联:“松、竹、悔,( )岁寒三友;桃、李、杏,( )春风一家。”省略了“是”或“堪称”。
又如徐鹏九喜迁新居联:
檐前( )峰岭,宅外( )河流,( )有水有山门第;
架上( )诗书,垛中( )稻谷,( )半耕半读人家。
上联省略二“有”、一“是”。下联省“放”、“堆”、“可称”。
又如扬州瘦西湖花厅联:
月来( )满地水;
云起( )一天山。
上联省“如”,下联省“似”。
3.省略介词或介宾词组
如清陈斌如题桂林南溪山螺窟联:
江流横( )万里;
天柱插( )三峰。
此联词序有颠倒。理顺后,它的省略是:“万里江流横(于前);三峰(似)天柱插(于天地间)。”下联不仅省了介宾词组,还省了动词“似”。这样一省略,加上特殊安排,文字简劲,气势非凡。
又如贵阳图云关联:
两脚不离大道,( )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上下联都省了“人在”。
4.省略定语中心词
为了句式的整齐,对联中有时只出现定语,而省略中心词。如说关羽“持长刀,跨赤兔”,“赤兔”是定语,后边中心词“马”就省略了。文章里有“一抔之土未干”(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抔之土”代指坟墓),对联里就可以说“一抔未干”,省掉中心词“土”。如无锡泰伯墓联: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杯( )万古江南。
类似省略中心词的,还有“一樽[酒]”、“一杯[酒]”、“三尺[剑]”、“风雨晦明[之时]”、“枷锁[之人]”等。
5.缩略
由于对仗的要求或限制,有时须将多音词缩简成双音词。如人名“司马迁”缩略成“马迁”,“郦道元”缩略成为“郦元”,物名“玳瑁梁”缩略成“玳梁”。
由于语言是约定俗成,有习惯定势,缩略要以读者群众能接受为度,最好是有先例可循,不致使人难解,看作生造。如将“诸葛亮”缩略为“葛亮”、“葡萄酒”缩略为“葡酒”、“伟大的中华民族”缩略为“大华民族”,就不可以。
6.独词句的省略
这是一种复杂的省略,很难确定省略的是什么成分。名词性词组是独词句的一种形式,它的省略就很复杂。如清刘凤诰题大明湖小沧浪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将它省略的成分补出,大致是:“(大明湖中的小沧浪亭)四面[被]荷花、三面[被)柳[围绕着];[在这里可观赏到]一城山色,半城湖[光]。”
又如李海章撰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联:
白水黑水;
碧血丹心。
这副对联,高度凝炼,意象丰富,撼人心魄。它省略了许多词语以至句子,可以补充为:“[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军民与敌斗争、周旋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艰苦备尝,坚持斗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为国献出了)碧血丹心,(人民对他非常崇敬)。”
三 倒 装
写作对联,为了协调平仄,或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或者为了顿挫,形成某种气势和风致,在词序安排上,有时前后颠倒,不同于一般散文。这种句子叫倒装句(前人所谓“倒句”)。倒装的情况多种多样。
1.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如春联:
红杏一枝,莺歌燕语;
碧桃满树,日丽风和。
正常词序,应是“一枝红杏”、“满树碧桃”,让作定语的数量词居前,中心词在后。这里颠倒,是为了协调句脚平仄,合乎“平,仄/仄,平”的格式,同时也强调“红杏”、“碧桃”,一开始就给人以鲜明的色彩和形象。
又如:
芳草斜阳外;
落花流水间。
本应是“斜阳外芳草;流水间落花”。如此定语后置,使联语别具情韵。
2.动宾倒装
正常的词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倒装句却相反。如常江挽魏传统联:
联界最关心,长留座上清风、楹间翰墨;
人情多寄语,又见老人慈爱、童子天真。
此联是赞扬魏传统“最关心联界”、“多寄语人情”,如按此顺序写,既不合乎句脚平仄的规范,又失掉了沉郁顿挫的气韵。
动宾倒装,有时是将定语与中心词组成的宾语拆开,一部分置于动词之前,一部分仍置于动词之后。如清贺藕庚撰苏州白公祠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联意不是在唐代议论诗人,而是“论唐代诗人”;同样,不是在苏州或只是苏州人民怀念刺史,而是作者和苏州人民“怀苏州刺史”。白居易曾作苏州刺史,所以对联这样写。这里将宾语拆开,前后分置,强调了“唐代”、“苏州”,又使全联生成点波折,避免平直。
又如张伯驹挽*联:
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
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
本是“重开新史纪元”、“且看今朝人物”。将宾语拆开分置后,既强调了“纪元”、“人物”,又强调了“新史”、“今朝”,使全联有一种虬枝盘空的气势。
陈毅用杜甫诗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上联是“恨新松不高千尺”,下联本是“应须斩万竿恶竹”。下联也是将宾语拆开分置,一部分倒装。
3.主谓倒装
一般词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句却相反。如郭沫若题陕西人民大厦联:
勉哉,吾党二三子;
猗欤,广厦千万间。
本应作“吾党二三子勉哉;广厦千万间猗欤”,意思说:我们这些人要努力呀;千万间宽敞的大厦多么宏美!这样倒装,突出了“勉哉”、“猗欤”,使行文多一点波澜,并且避免了联脚上平下仄。
又如汤阴岳庙联:
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丞相;
端冕垂旒居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岳飞在宋高宗时被害死,孝宗时诏复官职,谥武穆,后改谥忠武,理宗时追封鄂王。此联上联说,当年宰相秦桧,现在蓬头垢面,跪在岳庙殿阶之前;下联说,今日岳将军,已穿上王者的服饰,端坐在神位之上。主谓颠倒,使“蓬头垢面”、“丞相”和“端冕垂旒”、“将军”分别居于联文首末,更加突出了奸臣的狼狈可鄙,突出了岳将军的庄严可敬。
4.连动结构倒装
两个前后两连的动作,没有按正常的时间顺序,而把后一动作先说,前一动作后说。如“凭栏纵目”,应是先凭栏而后纵目,却加以颠倒,说成“纵目凭栏”。这多半是为了平仄对仗的原因而倒装。如长沙岳麓山岳麓宫联:
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
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滩声似昔时。
按正常顺序,应是“常临绝顶看青枫红叶”,节奏是“二二一四”,与对句“只有月色滩声似昔时”的“二四一二”节奏不能对;而一颠倒,“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上下联句式节奏相同,正好相对。
倒装还有其它情况,如状语后置。
四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文言散文中时有所见。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后一个“舍”,是名词,前一个“舍”,是名词作动词用,全句意思是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传舍。对联中,词类活用也较常见,情况不一。
1.名词作动词、形容词
如阮元题西湖葛岭朝暾联: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薄云气,此处炼丹成汞,柳堤松岛护仙寰。
葛洪,东晋道家,好神仙炼丹术,著有《抱朴子》,死葬葛岭。樗(chū)蒲,古代博采戏。“棋局樗蒲”,这里作动词用,即下棋、博采。全联赞扬葛洪清高避世,修道炼丹,如处仙境。
又如春联:
岁去江山不老;
年来松柏长春。
“春”,名词,这里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葱,作形容词用,与上联形容词“老”相对。
2.形容词作动词
如龙非池题岳阳金鹗公园南大门联:
物阜民康,风薰南面;
鸢飞鱼跃,日丽中天。
薰,本意和暖,这里作动词用:和暖地吹着。丽,这里不用其“附着、悬挂”义,与上“薰”相对,意为灿烂地照射着,也作动词用。
形容词作动词用,有“使动”、“意动”两种情况。前者是“使它怎样”,如“匠人斫大木而小之”,匠人
使木头变小。后者是“感到它怎样”,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感到天下小。
康熙帝题苏州行宫联:
松声竹韵清琴榻;
云气岚光润笔床。
上联说,四围传来松声竹韵,使人感到琴榻分外清凉、清雅:“清”是意动用法。下联说,因云气岚光近在咫尺,令人感到笔床也是湿润的:“润”仍是意动用法。
3.形容词作名词
如上海豫园卷雨楼联:
邻碧上层楼,疏帘卷雨,曲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
送青仰灵岫,幽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邻碧”,是邻近碧色的假山。“送青”,是送来青翠的山色。“碧”、“青”都作名词用。
又如乾隆帝题沈阳故宫大政殿联:
龙涎翠袅金仙宇;
鹤焰红翻宝相花。
此联极写宫殿的华美。上联说,龙涎香的烟气袅袅上升,缭绕着殿上“泰交景运”的金字匾额。下联说,燃着的香料在铜制的仙鹤炉里翻腾着红浪,与柱壁间雕饰的珍美花朵相辉映。“翠”,翠色的烟气。“红”,红色的火焰。两处都是形容词作名词用。
4.动词作名词
如清吴镇撰天津大悲院联: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祗园精舍;
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无住”,佛教语,指事物不会凝住于自身不变的性质,“住”作名词用。“慈航”与“慧海”自对,动词“航”也作名词用。
2020-07-31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