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 背诵“中华经典100句”
导读
中华经典浩如烟海,深入研究,确实不易。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积累,笔者搜集整理了《中华经典100句》,并经历了十几年的试用。试用期间,都将它作为补充教材,要求学生学习和背诵,还在使用中进行了多次的检验和修改。实践证明,这对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积累,提高写作能力、说话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都大有益处。
请你读一读,背一背,相信你一定会受益终生。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注释】天,天道,即自然。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坤,厚实和顺。载物,容载万物。
【译文】天道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要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与度量,承载一切。
【说明】清华大学据此制定了自己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周易》
【注释】尺蠖,一种虫子,身体细长,俗称吊死鬼儿。龙,最初也是指虫子。蛰,冬眠。
【译文】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向前伸展;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
【说明】成语“能屈能伸”就出自这句话。这个成语提倡善于以退为进,在失意时要能忍耐。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骄傲自满招来损害,谦虚谨慎会受益。
【说明】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注释】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他认为“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仰慕。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止,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
【译文】高山,可供人们仰望;大道,可供人们行走。比喻为:崇高的道德,可供人们仰慕;光明的行为,可供人们仿效。
【说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明显了。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注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履,踩。
【译文】我战战兢兢,像是走近深渊,又像是踩在薄冰上。
【说明】成语“战战兢兢”、“临深履薄”皆出于此。比喻行事极为谨慎。
6.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诗经》
【注释】玉:帮助、相助。汝:你。“玉汝于成”是个倒装句,意思是“玉成于汝”。
【译文】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完善你,并使你获得成功。
【说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玉成”一词源于此处,是帮助把这事办成的意思。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注释】靡,mǐ,无。初,开始。鲜,xiǎn,少。克,能。
【译文】没有哪件事没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说明】这句话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注释】兮,语气词。倚,依靠。
【译文】祸,是福存在的前提;福,又埋伏着祸的因素。
【说明】这句是说,福与祸、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注释】毫末,细小的萌芽。累土,堆土。
【译文】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起于一小堆泥土;千里的远行,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说明】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小事做起,靠着坚强的毅力,成就伟大的事业。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注释】恢,大,广大。
【译文】天之网罗广大无边,虽然稀疏,但不会漏失。
【说明】老子所说的“天网”指“天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天意的惩处。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有头脑的智者,能了解自己的人,是真正高明的人。能战胜别人的人,说明他有力量,但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或:能认识别人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才叫做高明,能战胜别人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
【说明】说明认识自己和战胜自己更难,这样的人更高明,更是强者。
1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注释】自伐,自我夸耀,自吹自擂。自矜,自高自大。
【译文】自我炫耀的人不会成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子》
【注释】谬,错误。
【译文】开始只相差很少一点,结果造成很大的错误。
【说明】强调不能有丝毫疏忽。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注释】逾,越,超越。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认识了社会人生的规律;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说明】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其中“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对于学问,知道的不如爱好的,爱好的不如乐在其中的。
【说明】学习,感到快乐才能达到高境界。
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注释】喻,明白。
【译文】只有君子才明白道义,小人只知道获得利益。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成就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注释】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宽容。戚戚,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说明】孔子在这里强调,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时常为自己的境遇和利益忧愁不安的人,不可能成为君子。
1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注释】诸,“之于”、“之乎”的合音词。
【译文】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说明】强调自立自强。
20.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
【注释】穷,不得志,注意,不是贫穷之意。
【译文】只有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乱来。
2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译文】君子有三戒:年轻时,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要戒女色;中年时,身强力壮,精力旺盛,要戒争斗;老年时,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戒贪得无厌。
2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注释】食,日食、月食。
【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君子犯错误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把错误改正了,人们又都仰视他。
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论语》
【注释】后生,年轻人。
【译文】后生可畏,怎么知道后人不如今人呢?
2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注释】仁,仁义,仁政,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译文】有大志有仁德的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却会牺牲生命以成就仁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把他的工具磨锐利。
【说明】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6.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注释】鲜,xiǎn,少。
【译文】花言巧语、表情谄媚的人,很少有仁者。
【说明】成语“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2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译文】不要图快,不要看中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看重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译文】起初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而现在,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2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通过不仁不义的手段取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说明】就是说君子要取财有道,不取不义之财。
3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注释】尤,责怪。
【译文】不埋怨老天,不责怪别人。
【说明】成语“怨天尤人”出于此处。
3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注释】弟,同“悌”,读“tì”,兄弟友爱,友爱兄弟。
【译文】同学们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在家外,要兄弟友爱,言行谨慎,讲究诚信,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做好了这些事还有剩余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说明】这句说明,孔子认为道德比知识更重要,做人比学习更重要。
32.未知,焉得仁?——《论语》
【注释】焉,怎么,怎样。
【译文】没文化没知识,怎么能做到仁?
【说明】上句说到,孔子认为道德比知识更重要,做人比学习更重要。但是,知识绝不是不重要,没有知识,也不能达到“仁”。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语》
【注释】文,文采。
【译文】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注释】箪,盛食物的筐。堪,能忍受。回,颜回,也叫颜渊,孔子最优秀的弟子。
【译文】用一个竹筐吃饭,用一个水瓢喝水,住在简陋破败的小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困忧愁的生活,可颜回却保持乐观态度刻苦读书。优秀啊,颜回!
【说明】因此,后人尊称颜渊为“复圣”。
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译文】发愤读书以致忘记吃饭,读书有长进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将近老年。
【说明】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评价。
3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译文】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
【说明】这是孔子在阐述“正名”的主张。成语“名正言顺”出于此。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译文】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道他能干什么。
3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小事不忍耐,就会坏大事。
【说明】提倡凡事要忍耐、包容。
3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文】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4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译文】皮不存在了,毛附着在哪里呢?
【说明】比喻失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自身也就不能存在。
41.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礼记》
【注释】苟,随便。
【译文】面对钱财,不要随便得到,面对灾难与危险,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说明】得与不得,免与不免,取决于是否合乎道义。
4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注释】知道,懂得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琢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义。
4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译文】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研究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说明】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44.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弗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注释】张,拉紧弓弦,紧张。弛,放松弓弦,松弛。文武,周文王和周武王。
【译文】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是周文王和周武王都不能做到的;只放松弓弦而不拉紧,文王和武王都不会那样做;有时拉紧有时放松,才是文王和武王管理民众的办法。
【说明】这几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劳逸结合的道理。
4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注释】豫,同“预”,预备,准备,防备。
【译文】凡事,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准备就会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注释】徒,同类,伙伴,朋友。
【译文】水太清就没有鱼,人太精明,对事审视得太清楚就没有朋友。
【说明】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此句提倡宽容精神。
4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注释】第一个“明”是动词,昭明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光明。明德就是光明德行。齐家,管理家庭。修身,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心,使心意诚实。诚意,使心思端正。格,探察,探究。致,达到,得到。
【译文】古代想要把自己的光明德行昭明于天下的人,首先一定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要想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就先要使自己心意诚实;要想使自己的心意诚实,就先要使自己的心思端正;要想使自己的心思端正,就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于研究各种事物。
【说明】这是《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是递进关系,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它们又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前四条是“修身”的方法,后四条是“修身”的结果。古代的读书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4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文】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做百次;别人十次能做到的,我做千次。
【说明】提倡勤奋不懈,顽强学习的精神。《中庸》的作者子思认为,果能如此,虽愚必明。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译文】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问,审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忠实地实行。
【说明】这是《中庸》提出的为学的几个层次。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注释】淫,迷惑。移,改变。
【译文】荣华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穷困苦不能使他的志节改变,武力威胁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说明】或译为: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5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译文】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百姓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
5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译文】百姓最重要,国家为次,君主最轻。
【说明】这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53.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注释】恻隐,同情,怜悯。
【译文】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辱之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观念的,不是人。
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注释】穷,不得志,与“达”互为反义。达,地位高,名声大。
【译文】潦倒不得志时,要独自保持自己品格的完善;官运亨通时,还要使天下完善。
【说明】后人将此句改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注释】规,圆规。矩,直尺。
【译文】不用圆规直尺,就画不成方和圆。
【说明】“规矩”一词,就来源于此。
5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注释】怍,惭愧。
【译文】向上不愧于苍天,向下不愧于人民。
5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译文】完全相信书上的话,就不如没有书。
【说明】书上所写,传媒所载,有些是骗人的鬼话,不可完全相信。
5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文】君子的善行,没有比与人为善更大的了。或: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5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
【注释】殆,危险,失败。
【译文】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百战百胜;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败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每仗必败。
【说明】对于学生来说,“彼”可以理解为知识,“己”可以是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战”可以是考试。
60.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译文】战争中,处于死亡境地,往往能够生存。
【说明】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灭顶之灾所焕发的拼死抵抗,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能动力量的无穷。
6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
6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注释】醴,甜酒。
【译文】君子之交像水一样淡,小人之交像酒一样甘甜。
【说明】这句话强调君子之交不是建立在金钱与物质的基础之上,而小人之交是这样的。
6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
【注释】钩,衣钩,指小的东西。
【译文】只偷了一点东西的小偷被杀,但把整个国家都偷到自己家里的人却成了诸侯。
【说明】所以人们把这种窃国者称作窃国大盗。
6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注释】太息,长叹。涕,眼泪。
【译文】长叹一声忍不住掩面落泪啊,哀叹百姓生活多痛苦多艰难。
6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注释】修,长。
【译文】前面的路又远又长啊,我将在上上下下进行探索。
66.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
【注释】为,治理。川,河流。
【译文】治水要掘开阻塞引导洪水下泄,治国要让百姓宣泄,让他们发表不同意见。
67.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注释】突隙,烟囱。
【译文】千里长堤,能因蚂蚁的洞穴漏水而溃决;百尺高楼,会因烟囱冒火而焚毁。
6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让,辞让,推辞。
【译文】泰山不推辞每一掊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大海不拒绝每一股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
【说明】比喻人要有宽广的胸怀。
6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注释】户枢,门轴。蠹,蛀虫,虫蛀。
【译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说明】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到侵蚀,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7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说明】下一句是: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7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注释】蓬,一种草。涅,黑泥,污泥。
【译文】蓬草生在麻中,不扶它也会自然长成直的;白沙放到污泥当中,会和它一起变黑。
【说明】比喻环境影响很大,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
7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将船浮起,也能将船掀翻。
【说明】在这里,水比喻人民群众,舟比喻统治者。
7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注释】第一个青,是靛青,一种蓝色的染料,名词。第二个青,是蓝,形容词。蓝,蓝草。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当中提取的,却比兰草颜色更蓝。
【说明】比喻学生向老师学习,却能超过老师,后人继承前人,却能超越前人。
7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注释】跬,半步。
【译文】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能达到千里;不把一股股的细流积累起来,就不能成为江海。
【说明】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学习的诀窍:学习靠积累,知识靠积累,口才文才的提高也是靠积累。
7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注释】锲,刻。镂,刻穿,镂空。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朽木也不会折断;不停地雕刻下去,金属石头也可镂空。
7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蹊,小路。
【译文】桃李不会说话,但由于它的花果引人,它的下面自然会形成一条小路。
【说明】比喻只要人品高尚,就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景仰。
7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释】固,本来。或,有的。
【译文】人本来都不免一死,但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78.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释】厄,困厄,倒霉。厥,才。羑
【译文】周文王被拘囚在里,才推演写作了《周易》;孔子困顿倒霉时,才整理编订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湘沅流域,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有了《国语》;孙子受到膑脚之刑,才写出了《孙子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地,世上才有《吕览》流传;韩非被囚在秦国,才创作了《说难》《孤愤》。《诗经》中的三百篇作品,大抵是圣贤在逆境中发愤所作的。
【说明】比喻逆境出人才。
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看到水里有鱼而眼热,不如回去织渔网。
【说明】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行动,就什么也得不到。
80.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
【注释】芝兰,香草。肆,店铺。臭,味,特指不好的味道,注意:不是今天的“臭”的意思。
【译文】和好人在一起,好像进入一间摆满香花的房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了,这是因为与它同化了;和恶人在一起,好像进入卖鱼虾的店铺,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腥臭了,这也是因为与它同化了。
8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文】良药吃起来是苦的,但有利于治病;忠言听起来是逆耳的,但有利于自己的品行。
8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注释】秀,茂盛。摧,折断。湍,冲刷。
【译文】树林中哪棵树长得高大茂盛,风一定会摧折它;土堆突出在岸边,急流一定会冲刷它;哪个人的品格行为高于一般人,众人一定会非议他。
8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译文】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它,也不要以为善小就不去做。
8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注释】静,宁静。
【译文】宁静利于修身养性,俭朴利于培养品德。不淡泊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就无法达到高远境界。
8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译文】小心谨慎,竭尽全力,一直到死才停止。
8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文】学业精深是因为勤奋,学业荒废是由于贪玩,事情成功是因为反复思考,事情失败是由于随随便便。
8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译文】聪明人在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愚笨的人在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成功。
8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译文】绳子可以把木头锯断,水滴可以把石头滴穿。
【说明】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
8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注释】精诚,真诚。
【译文】真心实意地做下去,金属、石头也会被感动。
9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注释】其实,他的实际情况。副,相符,符合。
【译文】名声太大了,很难和实际相符。
【说明】指名过其实。
9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文】读书突破一万卷,写作时好像有神相助。
【说明】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诀窍:写作,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积累丰厚到一定程度,就会文思泉涌。
9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译文】我们看看前代的贤人以及国家、家庭,成功都是因为俭朴,失败都是因为奢侈。
9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译文】由简朴变得奢侈很容易,由奢侈变得简朴很难。
【说明】意为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是轻而易举的;若是从丰衣足食变成节衣缩食,那就难了。
9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
【译文】听取多方意见,就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只听信一方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明】告诫人们做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读书也是这样:兼读则明,偏读则暗。
9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资治通鉴》
【注释】以铜为镜,指青铜镜。
【译文】以铜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9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
【说明】指出实践的重要性。全诗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7.积财千万,不如薄技身。——颜之推
【译文】积累大量财富,不如掌握点谋生的技能。
98.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朱子治家格言》
【注释】绸缪,原意是紧密缠缚,引申为修缮。
【译文】应当在天还没有下雨时,就先把房顶上的茅草绑牢,把房子修好,不要到口渴时再去掘井。
【说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可不要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9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注释】匹夫,普通人。
【译文】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10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注释】世家,官宦之家,富贵之家。庶,表示可能出现某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