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为什么从医院辞职?
很多人都问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选择,你还会不会从医院离职?”我的回答是:
“是的。”
时间倒退至2015年7月,那是我上班的第一年。从懵懂无知的小护士成长为抢救可以独当一面的护师,这一路我用了3年,直至我离职的前一天。
很多人不理解:医院福利不好么?
我的回答是:医院福利很好啊,在广州这座城市,我所在的三甲医院的这个科室,工资并不算低,福利也不错,而且每周只需要上35个小时,逢开会啥的说不定还能加一两个小时,几次下来就能攒下一天假,我每年都能积攒十几天假,运气好的话可以连续休十几天都行。
他们又问:医院人际关系不好么?
我的回答是:医院人际关系很好啊,科室的老师都很照顾我们,无论是临床技能还是理论知识,都尽己所能去教授,而且医护之间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同事之间也会经常蹭饭吃,关系都很融洽。
那么他们更不理解了:那你为什么要辞职?
这个问题我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对啊,医院是体制,铁饭碗,而且看病啥的找医生看病都很方便,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在医院上班真的是很好了。
我的答案也只有一个: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医院的工作虽然很安定,但是不适合我。
02
我是如何跨行的?
所以后来我就义无反顾地辞职了。但是在辞职之前,我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医科大学学了4年,又在医院待了几年,除了医疗技术,你还会做什么?
我想啊想,想了很久,想了很多的职位,但是都放弃了。
做医药代表?不行,我的脾气太差,肯定什么产品都推销不出去;
做整形医院的护士?不行,都是医疗圈,我想换个行业试试看;
做编辑?这个好像可以。我从小喜欢看书,不敢说读的书很多,但是跟身边的同龄人比总是没输过的,而且大学和工作的时候都有尝试写稿、投稿,还是有点自信的。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写过一本书《将心注入》,这本书中好几次提到了一句话,“Follow your heart”,也就是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喜欢文学,那就从做编辑开始吧。
但是我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医院是封闭的圈子,互联网是告诉发展迭代的前沿行业,我信息闭塞太久,可以么?
于是我想了想,那我还是先从新媒体的兼职编辑开始做起吧。我的运气很好,有一家在广州的新媒体公司,看中了我之前的投稿,就答应让我从兼职编辑开始。
对我来说,有没有工资都是次要的,我需要学习的是,以后能用得到的长线技能。
不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就一点点琢磨,感受其中的压力和刺激;
不会写文章,就一篇篇看其他人写的文章,分析别人写得好在哪里;
不认识什么人,就一个个加微信,跟别人多交流,取长补短。
刚开始的我,写一篇被pass一篇,写十篇被pass十篇,我的自信心被打击得一点不剩。我一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我牺牲了所有的时间去写稿看书改稿,为什么我还是没有进步?
我一度觉得是主编故意为难我,甚至一度想放弃,但是我不甘心就这样轻易被被人宣判“死刑”,总想着:再坚持一下,再看一篇文章,再写一篇稿子,在多学习一天。
多了不干,就一篇,就一次。
我像一只陀螺,整天在自我激励和自我怀疑中旋转,转到哪边我就是怎样的心情。就这样,经过半年痛苦的自虐,我慢慢找到感觉了,我可以熟练把握稿件的选题和大纲,写稿子也越来越顺手,最快的时候,我2个小时搞定一篇稿子。
主编上飞机前,对我说要写一篇稿子。2个小时候,飞机落地,她打开手机,我已经把稿子发给了她。
刚开始的我并不懂,以为自己看书多就会写稿。后来的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技能,它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取决于你的自身经历。
知识,也从来都不是一个能瞬间改变你命运的速效药丸,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内化过程和反复锤炼。它不是什么神仙水,而是一件武器。
不会用的时候它全无用处,当你会用了,掌握到技巧了,它就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我觉得自己大概了解新媒体行业了,感觉自己写稿能力能处理一些问题了,我就辞职了。很多人都觉得我疯了,因为我相当于放弃了之前7年的专业生涯,彻底投入一个陌生的领域。
我要开始单打独斗了,周围都是敌人,而我没有战友。
医院的工作我已经很熟悉了,但是编辑的工作还是初次接触,我的想法是:我之前的工作是跟生命打交道,工作繁琐压力巨大,编辑只需要坐在那里写稿子就行了,凭借着我从事护理工作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和耐心,我还能搞不定新工作?
事实证明,我真实高估了自己。
03
我是如何跟自己和解的?
向上成长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舒适区的大门永远打开。
编辑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甚至比在医院上班的压力更大。
从前我在医院见证了各种生离死别,脑海里充斥着各种情怀和文艺思想,但是转行到编辑的哪一天开始,我就要开始用商业思维思考问题了。
如何做到一切从用户出发?如何和周围的同事搞好关系?如何写出爆文?如何想一个吸睛的标题和让人叫好的开头?如何向上管理和向下统筹?
这些都是问题,一个个等着我去解决,我不能逃避,不能绕开,只能迎难而上,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以前从不加班的我,自从做了编辑,只用2个月的时间就戒掉了晚饭,到点也不饿,因为一直在加班。我每周要写几篇稿子,有文案,有书评也有原创稿件,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所以,下班后的我,还要疯狂看书输入。
就连看书做出来的思维导图,内存都是3M以上的。
几年前的我,从懵懂的护士到熟练的护师;现在的我,从写文章到写自己满意的文章再到给几个平台写稿,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如果我不满意,我一定不会交出去。
我现在不会用2个小时写稿,而是会用一天的时间写稿。
可能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写的稿子多了,反而时间越来越长呢?
那是因为,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去整理思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你表达的每一个观点都要有力量。
对自己精益求精,自己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从写不好稿子的我,到现在的LinkedIn专栏作者和多个平台撰稿人,跨行的我算是有一点点经验。
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想着跨行、裸辞、跳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这个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一份工作,你喜欢的热情都不会超过3年。
跨行不是为了逃避问题,而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Meg Jay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知道人生中80%的决定性时刻,都发生在35岁。这意味着,那些能够影响你一生的决定、经历和”顿悟“时刻,都出现在30岁中旬。
其实有很多决定和顿悟,在30岁之前就出现了。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写了一点感悟,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也欢迎向我提问,我愿意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帮你。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不讲情怀,或加我个人微信:wu137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