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3如何引导孩子交往中的“从众心理”

人在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下个人很容易在知觉、判断、认识上“随大流”,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从众心理,并随即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让自己与多数人保持言行一致,从而人云亦云。

可见,从众行为不是什么好现象,尤其是发展到“盲从”时,就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可以说,从众源于一种群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人违心地接受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比如,一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不惜借用大量的广告或各类媒体制造舆论,说自己的商品是如何如何的好,以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时,一些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凑热闹,在无形中“顺从”这种宣传效应。于是,这些没有主见的人,最后难免会购买。所以说,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很大,有着很强的不健康观念与消极意识。孩子还小,常常分不清事情的青红皂白,缺乏主见与独立,处处都学别人——如果不及早教导,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

那么,怎样转变孩子的从众心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希望以下几种方法能帮到你:

一、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所以,他们往往会按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一些人和事物的是与非。平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表现,多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向积极、正确的方面去发展。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所以总是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千什么都不行,不管做什么事都听别人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平时要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当孩子有了自信,他的见识便不再肤浅。三、耐心地正面诱导与纠正

一般来说,由于孩子控制能力很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别人学。这时,家长要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孩子的不当言行,使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切不可羞辱加惩罚,以免适得其反。四、增强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平时,孩子应该做的事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可以多创造让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平时也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并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以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五、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的模仿性强,如果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家长不要打骂孩子,可以告诉孩子:这样的话是骂人的

话,很不文明,好孩子不要学着说。

这样,经过多次疏导,相信孩子就不至于因模仿不良行为而形成不良的举止或言行。并且,在家长的督促或培养之下,还会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六、用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

父母要用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比如:“你看这样做是对的。”“这次写的字比上次写的还要好。”切不要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比如:“你做得比小强差远了。”“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这样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已失去信心。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言语的评价,一定要恰当而合理。当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就不再盲目地随从别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03如何引导孩子交往中的“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