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第二十一课

每日28分钟 第二十一天

各位同仁早上好,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孔子的功成而伏居,孔子非常谦逊,尽管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却不以圣人自居,对此阳明先生也有类似的评价。他说尧舜至圣也只是谦到至诚处,越是圣贤越谦虚,越是圣贤越不敢居功自傲。在易经里六十四卦当中,唯有一卦是六爻结集,这一卦就是谦挂谦虚的谦。那么孟子为什么赞扬孔子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我们继续看3.2,公孙丑他的问题是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说伯夷、伊尹这两位圣人与孔子这位圣人能否等量齐观?

孟子回答说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的这句回答真的是震天地。他说从有人以来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为什么?在孟子万张片里,孟子就说孔子是集大成者,为什么说孔子是集大成者?因为孔子他的思想及古代圣贤之大,所以后世皆以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制胜文宣王来给孔子命名尊号。

孔庙的主殿啊,所以就被称为了大成殿。大成殿上牌匾写有声明,未有4个字用来昭示孔子的地位,彰显孔子的圣德。公孙丑又问然则有同与?这三位圣人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孟子回答说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如果这三位圣人作为君王统治,方圆100里的土地,都能够让诸侯来朝并一统天下,他们有这个惊天伟地的才能,然而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如果让他们做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辜之人来得到天下,这样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去做,这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拥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同时他们也有无限的仁爱,所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这种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做的。

公孙丑继续问敢问其所以异。那么三位圣贤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举了孔子的三位弟子宰我子贡,有若他们三位对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来表明他的态度。他说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说这三位弟子他们聪明智慧,足以了解圣人的境界,他们再有缺点,再有私心,也不会去阿谀奉承自己的老师。他们三位都不约而同的称颂孔子,宰我说我的观点来看老师,贤于尧、舜远矣,老师孔子比尧舜还要强,尧舜以道治天下,工业在于一时,而孔子三术六经教化百姓,其工业在于万事。以一时之功和万世之功相比,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弟子看来比尧舜的贡献还要大。

那么子贡就说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

从一个国家的理智可以了解它的治理情况,从一个国家的音乐就知道它的德育。它的德教。

那么理智和音乐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礼乐治国,礼用来正身,乐用来正心,雅乐是可以正心的。那么从现在到百代以后,衡量着百代君王的高下,其标准都不能违背孔子之道,叫做以礼乐治国。心是否正,这是一个国家治理的最高水平。

所以子贡说,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自从有人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老人家,那么最后一位弟子是有若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他说岂止是人类才有这样的高下之差,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dié],河海之于行潦,类也。什么意思?

是说麒麟相比于走兽,凤凰相比于飞鸟,泰山相比于土丘,河海相比于小溪,何尝不是同类,但是在同类当中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个,所以圣人相比于百姓也是同类,圣人来自人民,来自百姓,却远远超过了百姓,他是出类拔萃。

所以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这样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孔子这样一位圣人拥有一颗无我利他化于天下的圣人之心,因而就拥有无上的仁爱,无量的智慧,无限的胸怀和无穷的能量。在这一章里,孟子一再的赞扬孔子。说未有胜于孔子也将孔子的这位至圣先师的榜样树立起来,也是在将孔子所倡导的仁爱之学发扬光大。当时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相互倾轧,各个诸侯国都想学习的是霸道之术,而没有人愿意学习仁爱之道。所以在世道混乱之时,孟子有志于圣学要让世人分辨王道与霸道的区别,让各个诸侯国学习真正的治国安邦的王道。

那么什么是治国安邦的王道呢?孟子又继续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什么意思?说你仗着实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可以称霸诸侯,叫做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你要想要称霸之后就一定要凭借国力的强大,然而以德行仁者王,如果你依靠道德真正实行仁义之道,可以使天下归顺,成为王者,王不待大,成为王者,不必凭借强大的国力,为什么成为王者却不需要强大的国力呢?

孟子又举例说,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他举例说当年商汤的地盘是方圆七十里,但是商汤王就是从这方圆70里开始创业,最后成为王者,成为天下诸侯国效仿的榜样。朱文王当年创业的时候,他所统治的地方也不过是百里之地,但是由于他实行了仁政,所以所有的诸侯国也都臣服于他,因而以利服人者非心服也,利不善也。

所以你如果以武力来使别人服从,别人并不会心悦诚服,它只是力量不足以反抗,只是表面顺服,叫做力不赡也,真正的依靠道德来使人归顺,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叫做中心悦而诚服也,从心里面认同心悦诚服,就好像70多位弟子归服合孔子一样。这些弟子称赞老师他是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一份敬服。

以子贡为例,他本身非常有口才,也是一位大富之人,是一位富商。他经常周旋来往于各国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子贡非常优秀,但子贡却没有半点骄傲,他始终对于老师孔子恭恭敬敬称自己比老师差的还很远。

子贡说过这样一段话,说一个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宫墙只有极肩高,而孔夫子的宫墙有数任高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所以孔子的这些弟子都非常的尊敬孔子,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始终都强调仁者爱人,那么仁爱智慧、胸怀能量有没有价值?非常有价值。有句话叫做厚德载物,唯有我们的仁爱上升一个层面,能量智慧才能上升一个层面,才可以拥有更大的成功与真正的幸福。好人好自己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好,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此,我们明天再会

接下来请方子老师为我们解决一个真问题,树立一个正知正见。

各位同仁伙伴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有一位企业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老师。我从创业到现在有几年了,创业前我踌躇满志,那时候虽然知道创业路很艰辛,但是自己不怕吃苦,到现在沉稳了些,但还是有些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的原因就是我企业发展想做成事情不可能只靠我自己,必须需要很多人很多资源助力,所以我不能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人,要给人面子,只有这样我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两年下来自己觉得心很累,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这位同仁显然你想做个好人,赢得更多好的缘分,但是好人可不是老好人,怕这儿怕那怕得罪人,想讨好,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人承载着一份事业,会有很多的外援的跟随与助力。而目前你对这份事业的态度,以及您所在求助于的这份外援,显然是自己对事业的大义民愤还没有真正的立起来,因而不够坚定,自然而然的就会感觉很累。

在这里我们要表达这样的重要观点,一个是大家和谐很重要,可是我们也不过度的追求和谐,因为一团和气的话反倒没有力量,君子和而不同,有不同才有激荡,才有健康的冲突,才会有创造力。这里的核心观点就是成长。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长,如何才能成长呢?在挫折中是可以助力我们成长的。挫折当中的成长有这么两点,一个是作为普通人,我们务必在挫折当中才能激发自己的能量与智慧,这可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成长思量,而且我们一定在挫折当中才能激发心中的大我,不遇问题不出智慧。

第二,如果我们只是普通人,而没有中华文化对我们引领的话,挫折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困境。这个时候挫折对我们来说它就是一个泥潭,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是个普通人面对挫折的话,这些挫折也并不能真的让我们强大起来,真的要强大,还是要有人引领,就是要有心灵品质层面更高,格局境界层面更高的人的引领,我们才能成长。

但是最好的成长方式还是通过学习中华文化,临河道庙的开发自己的心中宝藏,提升格局境界,进而让自己的能量和力量得以提升。成长的本质是什么呢?还是要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比如说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创业的目的是什么,创业的宗旨、初心、使命是什么?唯有一个足够深厚的使命,才能激发起我们心中足够深沉的能量。

我们回到原点上,回到稻盛先生问的那两个问题,第一,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人为什么要活着?这就是知行合一所讲的知难、行易。把这样的问题弄明白了,在心上真的认同,那就代表着我们的知的层面提升了,知的层面提升了相应的能量,相应的智慧自然就提升起来了。

换句话说是慈故能勇,我们真的有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就会全力以赴充满热情的投入其中,心生万法的机会自然就会出来。

如果我们原本仁爱就比较有限,人又比较冷漠,也不热情,智慧也比较一般,总是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也没有用心去体会,所以就谈不上智慧,心怀能量和仁爱。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我们的客户的时候,客户可能也会比较挑刺,会提出不合理的一些需求,我们自己的能量值比较小的时候,就会被客户牵着走,本质上客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我们满足了客户需求的话,这就叫成人之恶。

若是成人之恶就是在害我们的客户,害客户的话,只能还指望着客户跟他建立信任的链接,怎么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如果要赢得长期的订单更是不可能的了。同样有这么一颗心,我们回到家里不也是一样吗?对待儿女可能也是不敢管,甚至都是很娇惯的,很宠着他的,这都会害了我们的儿女。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会真的为自己的儿女好,真的为客户好,真的为公司好,我们一定能够强大起来。

我们来表达第二个观点,回到原点,依道而行。我们再来看看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

如果种子脱离了大地,阳光雨露是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这个道理人人皆知,由此可见成长的力量绝不源于种子本身,而是种子通过阳光、土壤、水分连接了天地的能量。同样种树人也要明白,在正确的时候,种下一粒种子固然重要,但成就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的力量源于天地。我们可借天地之利,但不可贪,天地之功,贪天地之功。不可久也。说起来这就叫自然之道,即天之道,遵循天之道才能迎来丰收的希望

种子借助天之道成为参天大树,同样人生亦有道,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不仅仅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更要与天地相应,与人之道相应,就是要依道而行,才会真正的有力量,也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真的有智慧,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力量,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我们真的和天理大道同频共振了,就像一颗种子和春夏秋冬同频共振一样,一粒种子尚且不用浇水呵护,它都可以长成一棵参片大树。那不正是因为大自然给了他生长的能量和机会梦,所以一道而行才是真正的力量。因为这个时候就不是在用自己借用的道德之力,我们这位同仁不敢得罪人,都给人面子,实际上是内心没有力量,没有力量就会担心,担心就不成事儿,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有力量很重要的一个力量的源泉,那就是依道而行。

当我们和天地之间的规律相吻合,与社会的运行规律相吻合,就会得到这个规律的支持。就像我们说的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并不是种子的能量,而是种子和天地之间的规律相吻合,所以才能借助天地的能量,借助天地的能量才长那么高大,做企业不同样是如此吗?做人也同样如此,这个规律是什么?

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运行规律毋庸置疑的主宰着人生方方面面的变化,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就会产生什么性质的反作用。

人生所有的行为作用在条件成熟时,最终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行为作用种下的善因或恶因,条件成熟时起反作用,必定得到相应的善果与恶果。企业家是员工的导师,企业家只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建设心灵品质的榜样,就能更好的成就员工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各位同仁,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知道了错知错见,那就是不能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人,要给人面子才能成事。正知正见是得道者多助,意思也就很明白了,当我们一道而行的时候,必定得到天助,必定达成我们成功的事业,并成就一份值得追随的事业。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深深的祝福大家。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 第二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