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跟随富兰克林学写作

《刻意练习》这本书强调了学习者要选择一位导师来指导自己,那么没有导师怎么办呢?那么本书中介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过程就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

01  走近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是十八世纪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包括《独立宣言》在内的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他的头像被印在100美元的纸币上。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02 富兰克林学写作

富兰克林一生的贡献非常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作家,他写作的风格非常诙谐幽默,他的著作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人们广泛阅读。

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孤家寡人,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富兰克林在他早年的自传中,描述了自己年轻时怎样致力于提高写作水平。他说他童年受过的教育,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十分不错了。后来,他偶然看到了一期名为《观察家》的英国杂志,发现自己被杂志中高质量的文章所深深吸引。

富兰克林决定,他也要写出那些漂亮的文章,但没有人教他怎么练习。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对每个句子内容的简短描述,只要能够让他回想起句子讲的是什么意思就行。几天后,他开始厌倦从自己一开始写下的线索中重写文章的方法。

他的目的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复写那些文章,而是要写出自己的文章,而且要让自己的文章和那些文章一样描写细致入微、用词精准简练。他写完后,回头找到最初的文章,将他们与自己写出的文章进行对比,并在必要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这教会了富兰克林如何明确且中肯地表达观点。

富兰克林发现,这些练习的最大问题是,他的词汇积累并不像《观察家》的投稿者那样丰富。并不是说他不认识那些词,而是他无法做到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为弥补这一不足,他想出了前一种练习的变体。他确定,写诗将迫使他想出大量其他不同的词语,他通常不会想到那些词语,只有在需要与诗歌韵律和声律模式相一致时,才会去努力搜寻它们。

因此,他找到《观察家》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并将它们改写成诗句。接下来,在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初记下来的诗句和措辞在他的记忆中已经消失时,他再把诗句改写成散文。这使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词汇,并且增加对词汇数量的积累,以至于他可以迅速从记忆中调用这些词汇。

富兰克林为了完善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他又一次找来《观察家》的文章,并为每个句子都写下一些提示线索。但这一次,他把那些线索写在另一些纸上,并且故意把顺序打乱,使词汇完全处于无序的状态。

然后,他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仅让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文章中句子如何措辞,还忘记了那些词汇的顺序,再一次复写文章。他找来从某一篇文章中摘抄下来的、没有按顺序排列的提示线索,并按他认为最符合逻辑的顺序来排列。

根据每条线索写出一些句子,并将自己写的结果与最初的文章进行对比。这样的练习,迫使他小心翼翼地思考怎样在文章中理清思路。如果他发现,在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整理的思路与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会纠正自己,并试着从这些错误中学习。

他以自己特有的谦虚的方式,在自传中回忆自己怎样分辨哪些练习可以产生期望的效果,“有时候,我很高兴地发现,在一些重要的小细节上,我一直足够幸运,能够改进方法或语言,而这鼓励我认为,假以时日,我可能成为一名可以被人接受的作家,那可是我最大的梦想。”

富兰克林解决了一个许多人经常面临的问题,即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但没有人教他怎么做。

03 跟随富兰克林学写作

如果有导师指导自己,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但如果没有人指导怎么办呢?富兰克林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首先,选择好的作品。如果想写小说,就选择比较优秀的小说;如果想写散文,就选择比较优秀的散文名篇;如果想写学术论文,那就要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的论文,等等。总之,要找到自己想达成目标的“模板”。比如,富兰克林选择是是《观察家》里的文章。

其次,反复阅读选好的作品,并改写或仿写。阅读的好处很多,增加词汇、语感,了解文章结构、逻辑等。改写和仿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起初富兰克林写出文章的简短描述,以便提示他能想起来文章原,这实际上就是缩写(被他称作复写)。

后来,他开始仿写,再与原文对照,这使他学会了用写作来表达观点;再后来,他将文章改为诗,主要是为了拓宽词汇量;最后,他为文章的每个句子写出提示线索,并打乱顺序,长时间后,再整理成文章,然后,与原文章对比,来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

最后,从自己的疑问和错误中学习。富兰克林在对待《观察家》的文章时,每次有所改变时,都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比如,当他发现复写只是在重复别人的文字,如何才能写出像文章那样“细致入微、精准简练”的文章?

于是他改为仿写;当他仿写发现自己的词汇量不丰富这一问题时,他又变为改诗;当他发现词汇量有所增加,而缺乏文章结构和逻辑思路的时候,他又改成写提示语,恢复文章的形式。

富兰克林就这样对《观察家》的文章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反复改写、仿写,逐渐学会了写作,并在大量的写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我们可以模仿他这种学习的方式,设定目标、选定模板、反复练习,并在练习中思考、改进、提升。

岁月拾遗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跟随富兰克林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