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轻轻走

人的心若是静的时候,真是静得可怕。

静得不起一丝涟漪,不带一丝情感,只如一湾死水淌在那里。眼睛是空望着天花板的吊灯,也不知看些什么,眼泪却是生理的结果。

于是人也变得越发清醒,仿佛超凡入圣般就要把红尘看破,当然这样是决计不可能的。就只好空空荡荡地陷入了冥想的境地里,耳不入声,熟视无睹。

我久久才从这种状态回过神来,似历经劫数,体味着这种放空自我的感觉,大抵这也是算另类的孤独吧。

我能说我看到了什么呢?不能。我能说我听到了什么呢?也不能。

我不过进入一种静的模式里,天地万物荡然无存的,喧嚣奢靡亦是尘埃。但我又把这种境界说得太为高大上了,浅析一下,就是自己已呆若木鸡吧。

《大学》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得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实并无任何缘由,人人都往外看,而我独往内里省。

有朋友说我在做一件事并不发一言,神情专注的时候最具迷人。若是这样,吃饭的时候不露齿,只须细细咀嚼;交谈的时候只当一个聆听者,并保持适当的沉默;出们将自己整理精致,遇到行人也很有礼貌的或鞠躬,或点头微笑;如此这般,就将优雅的气质,尽数展现。

这是在外人看来的结果,我并不需要迷不迷人。因为看起来,这个我会不大真实。私下照照镜子,人前人后的自己,活生生的撕了一层皮。

脸还是那张老脸,人还是那个人,但就是哪里变了一样。

于是我产生怀疑,外人对我的冠冕不免产生束缚,还是我对世界的争论太过大声?我反问自己,会否早已料到今日的自我审讯?

现在的人们做事有着强烈的目的性,步步为营,攻防间虐你好几个轮回,为了活得出色一点,努力着,奋勇着,而今我却想,努力变得和孤独、梦想这些词汇一样,烂俗了。人人都在说,人人都绷得很紧,走远了。

朋友圈里,七天学好英文,三十天教你如何月入十万,半年让你成为千万富翁…国足都赢了韩国,你还不努力……什么事情都要越快越好,速食文学,速食恋爱,速食婚姻,命长苦短何必要一次性都尝完呢。况且国足赢韩国对,那也是时隔七年呀。

我们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兴趣,期待见到成效,或者应该问问自己,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差别在哪里?儒家会说,在于天地本心也。

短期时间是预见不到结果的,生命赋予的美感是一个纯粹意象的世界,但这种美好是以现实为依托的。如果达不到我们想象中的美好,付出就会变成一种负累,就连单词打卡读书都是一种折磨。

倘若我们不求回报的,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性,或许我们才能从另一个领域发现自己,找到让自己安静的境地。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到如何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

读书亦是一种修炼,初读者,到底没有什么读到什么韵味却能装腔作势与人言说;精读者,已可从书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到了深读者,这类人便不再屑于同他人争辩,眼里精气犹存;最后那一类人,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要问他读书读到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读到,他读到的全是书中没有的。这样的读者,秘不示人,不显山不露水,踏入社会,才能真正的所向披靡。

所以,我再卑微地看看自己,哦,原来是一句,万人如海一身藏。

慢慢来,轻轻走,还有,用心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慢来,轻轻走)